第一 , 童年缺爱心理
大多的心理问题 , 多少都与成长环境影响相关 , 也就是父母长期在外工作或家庭关系不好 , 父母经常吵架 , 对孩子的事情缺乏关心 , 最后导致孩子认为 , 连父母都不爱自己 , 周围的人更不可能爱自己 。
一旦往后有人说喜欢自己 , 这种突如其来的关爱 , 就会不由自主地出现抵触情绪 。
本文图片
第二 , 回避型依恋
性单恋和回避型依恋的情况有些相似 , 所以很多人都会以这个角度来解释 。
所谓回避型依恋 , 是“依附理论”中的其中一种模式 。
依附理论描述的是:婴儿与母亲的某种依附关系 。
所谓依附关系 , 就是在儿时自己还没有办法独立的时候 , 需要依赖身边亲近的人 , 通常是母亲 。 来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 , 但如果这时母亲或亲近的人 , 没有满足这些基本需求 , 不能够让自己的安全有所依靠时 , 比如尽管父母在身边 , 但总对孩子不耐烦 , 拒绝和孩子身体接触、对孩子需求不敏感、不支持等等 。
本文图片
在长期的“拒绝”下 , 在孩子潜意识中就会产生:“像父母这样亲近的人都不能依靠 , 那只能靠自己了”的想法 , 形成一种孤立的回避模式 , 这就是所谓的回避型依恋模式 。
当长大后拓展到恋爱中 , 尽管回避型依恋者也会喜欢上他人 , 但因为习惯将自己心关闭起来 , 所以他们不喜欢与别人太过亲近 。
每当发现有人向他敞开心胸时 , 就会觉得很紧张、很不舒服 , 所以更别说建立关系了 。
回避型依恋属于依附理论中的不安全依恋 , 也就是安全感缺乏的类型 。
本文图片
第三 , 偶像崇拜的延伸
相信大家身边都有追星的朋友吧 , 又或是自己本身就有追星的经验 。
粉丝崇拜偶像 , 愿意为偶像单方面花大量的金钱和时间 , 默默地付出并不求回报 。
大家想想这是否和性单恋有些相像呢?
本文图片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追星族的一些心理 。
以下是一位追星族的问答:
我问他:你追星的理由是什么?
追星族回答:为了满足感和开心啊!
我又问他:那当你不开心时 , 追星会让你快乐一些吗?
追星族回答:没错 , 每当追星时 , 我会感到某种满足和快乐感 。
本文图片
其实呢 , 这是一种归属感和社会需求 。
根据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 人类的需求分成五个层次 。
一开始人追求的是基本的生理需求 , 像是食物、水、空气等 。
当这层满足后 , 接下来就是安全需求 。
当自身感到安全、生活稳定、没有疾病的威胁等 , 接下来就是社会需求 。
人会开始对友谊、爱情和隶属关系的需求 , 而这种社会需求和归属感就成为一种精神寄托 。
本文图片
我们可以发现偶像崇拜 , 大多都是从青少年、青春期开始的 , 在青春期的人们往往会面临 , 认识自己和自我认同的阶段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卓文君|其实,两个人在一起,你越会提要求,男人就越把你放心上
- |“婆婆住院,你为什么不去看看”“我当年剖腹产,她不也没来”
- 守护|男人对你动情了,会散发出来的信号
- 网易 当你心烦意乱的时候,别自暴自弃,好好看看这四句话
- 青春|想到最浪漫的事,陪你黄昏后
- |男人心里深爱着你,才会这样和你“交底”
- 娘家|“你娘家不陪嫁一套别墅,咱们就别结婚!”
- |两性关系里,男人肯为你做这些事,无疑是真爱了
- 公公|强势儿媳打伤公公腰,并警告丈夫:你要是对你父母好,咱俩就离婚
- 冯化成|二刷《人世间》:你根本不知道,周蓉的“女人味”有多让人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