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对于他人的苦难丝毫没有同情心,因为自身的苦难大于他人的苦难 。认为自己有权伤害他人,意识不到对方的痛苦;
在Gabby等人的研究中,还发现长期自视为“受害者”的人的内心隐蔽的攻击性——ta们随时准备好报复别人 。
实验让被试者们参加了大富翁游戏 。研究人员告诉被试,对面的玩家(其实是电脑)有一定可能会抢被试的钱 。结果发现,受害者心态更强的被试更容易提前将钱抢到自己手上,以防止对方抢自己的钱 。
研究人员解释道,有强烈受害者倾向的人对于可能造成的伤害更为敏感,即便伤害尚未发生 。Ta们更容易认为自己伤害别人的行为正当的,是出于自保的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许多受害者心态的形成其实都可以归根于一次没能愈合完全的创伤(Campbell, 2021) 。
有受害者心态的人许多都曾是过去创伤性经历中真正的受害者,ta们在重复的打击中感受到——无论自己如何用力抵抗都不能改变自己终将被伤害的结果 。久而久之,即使有人愿意为自己提供帮助,ta们都不再相信事情会好起来(Campbell, 2021) 。
例如那些曾经历过严重的校园霸凌的人,可能在毕业很多年后依然能够在自己的任何一段关系中都体会到社交痛苦(social pain),似乎自己在任何一段关系中都是受害者(Vaillancourt et al., 2013) 。
虽然没人在一开始就想要成为受害者,可不少处于受害者心态的人并不是真的想走出来 。这是因为,受害者的身份能给予ta们一种“特权” 。
弱者的身份让受害者们在人际关系中处于被照顾和包容的状态 。大部分人对于弱者都会有恻隐之心,或者视帮助受害者为义务,甚至会在无法提供支持时产生愧疚 。
这样通过让他人怀有愧疚而为自己效力的行为,其实也是受害者权力的展现 。Ta们可能会以这种方式去操纵他人——小到需要他人的陪伴,大到要求他人为自己改变 。而正是因为这样的愧疚感,让他人即使想要离开与受害者的关系,也不敢真正做出离开的行动 。
文章图片
与拥有受害者心态的人相处是令人疲惫的,如果不帮忙,我们常常于心不忍;如果试图提供帮助,往往又会发现对方似乎并不是真的想走出ta所抱怨的困境 。
长期如此会导致身边的人共情疲劳 。二人形成一方长期做照顾者,另一方长期做索取者的情况,形成了一种有毒的依赖共生关系 。(想要了解更多,来看看??到底是我太粘人,还是ta爱无能丨过度依赖者:一场操纵与愤怒的游戏)
Tip 1. 认可但不必认同对方的情绪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Tip 2. 树立边界,避免替对方解决对方问题
文章图片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我们一直以为爱玩是男人的天性。|顾家的女人,家庭永远是第一位
- 总觉着喜欢的东西都会一直发着光 你好好活你的人生,做好自己的课题,免罹事与愿违之苦
- 归零的心态,每一次都是新的开始
- 01季羡林先生曾说:“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随缘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心态
- 爱情无关乎年龄也和身份无关 年龄不是问题,我们更需要去调整心态
- 正常情况下 相亲加微信后女生一直不回复是什么原因?
- 史上最牛师生恋:此人追人妻一直到人家里,丈夫却拱手让妻,还和他拜把子
- 苏轼 人生下半场:情绪要控,欲望要少,低谷要熬,心态要平
- 真正厉害的人,一直很努力,从来不着急,还习惯静待花开
- 章泽天 刘强东事件3年后,28岁章泽天终于下狠手:不离婚的她,原来一直在等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