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体制内女性择偶难,是男性太少还是眼光太高

当今时代流行一句话 , 宇宙的尽头是考编 。 体制内工作 , 是你在“险恶”社会挣扎后最后一片避风港 , 是你用来孝敬父母光耀门楣的资本 , 也让你在同龄人中占据上风 。
县城体制内女性择偶难,是男性太少还是眼光太高
文章图片
更重要的是 , 体制内的工作会让你成为择偶市场上的“香饽饽” 。 小李和小刘同是某村大龄青年 , 小李是某公司销售人员 , 小刘是该县某办公室体制内人员 。
体制外的销售人员小李 , 成了村民口中极有可能成为光棍的那群人 , 父母更是唉声叹气 , 看着同龄人抱着孙辈享尽天伦之乐 , 要多窝火有多窝火 , 气头上的时候还会骂小李是“没用的东西”!
县城体制内女性择偶难,是男性太少还是眼光太高
文章图片
反观小刘的境况 , 截然相反 。 虽然大龄未婚 , 可小李依然是众人眼中的“金龟婿” , 上门说亲的人一波又一波 , 小刘的父母则严格把关 , 长相不达标的、体制外工作的、家庭条件一般的女孩都被统统否定 。
所以 , 体制内工作真香!
然而 , 以上的例子只是男性 , 对于体制内的女孩 , 也会有这样的待遇吗?不见得 。
县城体制内女性择偶难,是男性太少还是眼光太高
文章图片
针对体制内女性的择偶问题 , 江西财经大学副教授欧阳静做过一项调查 , 调研地区选在了中西部某县城 , 在该县2008年以来体制内新招收的2993人中 , 女性有1895人 , 30岁以上的未婚女性有248人 , 占据了10% 。
持有同样观点的还有县城在编人员曾余欢 , 工作这么多年 , 她也有过几任男友 , 但都因“道不同不相为谋”而一拍两散 , 现在反倒成了不上不下的大龄剩女 。
对于体制内女性难嫁的问题 , 男士们却持有不同观点 ,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觉得是因为这些女孩的眼光太高条件苛刻 , 不遵从现实 , 所以剩下了 。
在国人的观念里 , 考了编制考上公务员 , 这本是端起了金饭碗 , 可这些优秀的女性为什么又成了愁嫁的“圣斗士”呢 。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 在择偶问题上女性应该占据更大的优势 , 比如有些大城市的相亲角里 , 那些没有本地户口没有本地房产的男性总是低人一等 , 再优秀也进不了本地丈母娘的眼;
县城体制内女性择偶难,是男性太少还是眼光太高
文章图片
可为什么到了体制内 , 这个无论是生计、教育乃至养老都有保障的环境里 , 女性反而成了择偶的劣势一方呢 。
首先 , 部分男性口中的“眼光高”是一个重要原因 。 考编制 , 不论是事业单位还是国家公务员 , 那都是一场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验 , 能顺利上岸的都是人群中的佼佼者 。
就像公务员林楠所想的 , 我都考上公务员了 , 为什么不找个各方面条件都满意的男性呢 , 如果没有那要男人干什么 。
县城体制内女性择偶难,是男性太少还是眼光太高
文章图片
另一方面 , 县域体制内女性的圈子相对狭窄 , 有人工作适婚男性数量少 。 在体制内有这样一则不成文的规定 , 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人一般不会通婚(真爱难挡的除外) 。
一场场筛选考试 , 国家已经帮他们考察了智力、能力乃至身体健康条件 , 在体制内择偶成为很多女性的选择 。
比如小学老师刘雪 , 她工作后的第一所学校未婚女性有15人 , 未婚男性只有1人 , 而第二所学校 , 未婚女老师4人 , 未婚男老师还是只有1人 , 如此悬殊的男女比例为女性择偶增加了难度 。
面临同样问题的还有林楠 , 她本来在一家私企工作 , 一边工作一边准备考编制 , 三番五次将目标一降再降 , 才考到了如今的乡镇公务员职位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