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点第一批花大钱整牙的人,又「丑」回去了( 三 )


但或许 , 对于90、95后而言 , 正畸效果不好未必只是自己的问题 。
还与当年技术并不成熟、正畸医生数量有限的市场乱象相关 。
丑点第一批花大钱整牙的人,又「丑」回去了
文章图片

▲《美式主妇》中 , 正在佩戴矫正保持器的小男孩
或许很多人都以为 , 正畸 , 也就是俗称的牙齿矫正是一门简单、行业已无比成熟的医学 。
但实际上 , 国内的口腔正畸学是个不折不扣的年轻学科 。
80年代左右 , 国内的牙科诊室才开始应用偏原始的活动矫治器 。
90年代左右 , 直丝弓技术开始被广泛使用 , 这也是我们在老港片里最常看到那种「钢铁牙套」 。
世纪初 , 更先进的自锁托槽技术才逐渐被应用开来 , 但比直丝弓更贵、操作起来难度偏高 。
丑点第一批花大钱整牙的人,又「丑」回去了
文章图片

21世纪初 , 国内民营口腔医疗机构才开始迅速扩张 。
据2006年《深圳商报》的报道 , 2000年到2005年间 , 北京的民营牙科诊所从350家增加到1600家 。
成都从300家增到700家 , 上海从90家增到600家 , 青岛从60家增到387家 , 广州从50家增到300家 。
哪怕是国内大城市 , 牙科医疗机构的普及也才将将开始 。
这当中 , 专业正畸的起步相对更晚 。
2008年底 , 中国口腔正畸学会(COS)才正式加入世界正畸协会(WFO) 。
虽然起步晚 , 但中国巨大的牙科市场需求还是推动了行业的迅速发展 , 2012年东方证券发布的一份行业报告书中指出:
「以种植牙的发展情况为例 , 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 , 在过去几年的复合增速估计超过30% 。 」
丑点第一批花大钱整牙的人,又「丑」回去了
文章图片

机构、诊所是逐渐遍地开花了 , 但问题是 , 医生不够 。
根据2011年WFO报告 , 彼时中国口腔正畸学会的会员仅为2261人 。
而面对的患者市场 , 却是百万级别 。
这意味着 , 当年为你做牙齿矫正的大概率不是专业的正畸医师 , 而更可能是全科牙医 。
丑点第一批花大钱整牙的人,又「丑」回去了
文章图片

法律上 , 拥有口腔执业医师资格的人都可以进行正畸治疗 。
但术业有专攻 , 你的全科牙医或许水准顶尖 , 但在这一专科领域 , 正畸医师才是更专业对口的医生 。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 , 2019年 , 中国约有21万全科牙医 , 与5300名正畸医生 。
而2019年 , 全国做牙齿矫正的用户基数超过了300万人 。
以每个正畸医师平均每年接待的初诊患者极限200人来估算 , 一年能治疗的不超过60万正畸案例 。
说明大概有80%的患者 , 并未接受正畸专科牙医的治疗 。
?
丑点第一批花大钱整牙的人,又「丑」回去了
文章图片

如果把时间倒回至十数年前、各位青春期的整牙时光 , 这一市场就更为混杂 。
医生资历层次不齐 , 正畸技术也并不成熟 。
同事李希童年就被父母带去了当地的公立医院 , 甚至还托关系、找到了熟识的科室主任来治疗 。
但牙套期结束后 , 医生甚至并没有给她配保持器、因为当时对正畸技术的认知有限 。
如今绝大多数牙医都会告诉你 , 整牙结束后 , 保持器需要依照个人情况、佩戴不同年限 , 短的三四五年、长的甚至会建议终身佩戴 。
但当年 , 很多医生都会说戴一两年就行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