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文脉·花地西湖(第100期)】( 四 )


那时 , 村里的小孩子们都喜欢王老伯的面人 , 因为他捏的老虎最多又最好看 , 不知谁给他起了个“老虎王”的绰号 。 有一次 , 我们当着他的面一声声叫“老虎王” , 他就一声声应 , 还说谁叫得最响就白送一个面人 , 结果我们个个扯着嗓子大喊 , 吸引得面人摊前围了好多人 , 别提多热闹了 。
时间像魔术师 , 转眼间 , 我离开老家已经好多年 , 刚上幼儿园的女儿 , 也如我当年一样喜欢面人 , 不仅喜欢买 , 还喜欢自己动手模仿用橡皮泥来捏 , 我的书桌前 , 摆满了她捏的各种小动物 。 有时 , 我看书累了 , 看看它们 , 再站在窗外望望远处 , 心里不由揣测 , 当年的王老伯现在应该也有八十多岁了 , 听说他后来被女儿接到外地养老去了 , 不知是否还像当年一样喜欢捏面人呢?
我有一次逛街时 , 特意买了一个面老虎带回家 ,每次看到它 , 童年时的欢声笑语仿佛再次扑面而来 , 脸上总是带着少许寂寞神情的“老虎王”却已在这笑声中渐行渐远……
|【惠州文脉·花地西湖(第100期)】
本文图片

真味“淡”中求
□杨金坤
街上新开了家小酒店 , 取名真味馆 , 每天来此吃饭喝酒的人络绎不绝 , 常常爆满 , 好奇之下 , 我邀了几位好友 , 前去品尝 。 四个菜上桌以后 , 我看着平淡无奇的菜品 , 有些失望地夹了一箸放进嘴里 , 慢慢咀嚼 , 不觉竟有一种食物原材的鲜香 , 在口中弥漫开来 , 且回味无穷 。
算账时 , 我不解地咨询店家秘诀 。 店家说 , 没有什么秘诀 , 只是我的食材新鲜 , 在烹调过程中 , 少使用甚至不使用各种调味、增色的调料和香料 , 只保持淡淡的食材原味 。 见我不解 , 店家指指牌匾“真味馆” , 说出了五个字:真味淡中求 。
一个“淡”字 , 让我想起了父亲的口头禅 。
小时候 , 父亲常用一个“淡”字 , 来化解我遇到的烦恼 。 当我考试成绩不理想时 , 父亲说 , 没关系 , 把成绩看“淡”些;当我和小伙伴闹矛盾被气哭时 , 父亲说 , 别生气 , 把矛盾看“淡”些;当我把心爱的钢笔弄丢时 , 父亲说 , 别伤心 , 把得失看“淡”些……在父亲心中 , 仿佛一个“淡”字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
因了父亲的教诲 , “淡”字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扎下了根 , 我对“淡”字产生了好奇 。 但那时的我 , 还不能理解这个“淡” 字 , 越不理解越去琢磨 , 查字典 , 翻辞海 , 对“淡”字有了一些领悟 。 我想古人造字之初 , 便赋予“淡”字不同寻常的智慧 。 从字形上来说 , 左水右炎 , 仿佛是向熊熊烈火上泼冷水 。 火焰熄灭 , 热情降温 , 可不就是“淡”的意思 。 可它的解释又不是如此单一 , 在辞海中它有多种解释 , 它可以形容浓度、味道、态度 , 而在中国多元文化中 , “淡”的含义就更丰富了 。 但以我当时的理解能力 , 也就只能理解这些了 。
步入社会后 , 我逐渐地理解了“淡”字的内涵 , 并且越来越喜欢“淡”了 。
喜欢淡淡的生活 。 手上一杯茶 , 墙上一幅画 , 床头一本书 , 窗外一个田园 。 闲品清茶 , 抬头赏画 , 低头摸书 , 举目自然 。 风清清的 , 月色冷冷的 , 岁月静静的 , 一切都这么安详 。 世界 , 是一个人的;幸福 , 也是一个人的 。 累了 , 睡一觉;饿了 , 吃点粗茶淡饭 。 不求客来客往 , 不求名不为利 , 就这样独对一窗风月 , 尽享生命的清幽与闲暇 。
喜欢淡淡的感情 。 男女之间 , 亲朋之间 , 浓得化不开的情谊 , 便有求全之毁 , 不虞之隙 。 距离产生美 , 淡淡地相处 , 洒脱而轻松 。 君子之交淡如水 , “淡”即相处原则 , 无论富贵 , 不论贫贱 , 保持适当距离 , 淡然相处 , 不为名利 , 不尚虚华 , 如山泉般清澈、自然、纯净 , 如溪流般绵长、悠远 , 如井水般甘甜、醇美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