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文脉·花地西湖(第100期)】

|【惠州文脉·花地西湖(第100期)】
本文图片

惠州文脉·花地西湖投稿邮箱:wbfkblsl1@ycwb.com
|【惠州文脉·花地西湖(第100期)】
本文图片

羊城晚报《惠州文脉》3月25日版面图
|【惠州文脉·花地西湖(第100期)】
本文图片

清明插柳
□戚思翠
记得孩时 , 在我们苏北老家有很多关于清明插柳的俗语:清明不插柳 , 邪气绕门口;清明不戴柳 , 红颜成皓首;檐前插柳青 , 农夫体望晴……每至清明节 , 家家户户门头上插柳 , 个个小孩头戴柳帽 。 那么 , 清明节为何要插柳戴柳呢?
相传 , 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在阜宁喻口筑城安寨 , 到处斩杀贪官污吏 。 土匪恶霸对他恨之入骨 , 造谣煽动说黄巢杀人八百万 , 在劫难逃 。 一次 , 黄巢追杀一贪官 , 途遇一妇女背着一十来岁大男孩 , 手搀一五六岁的小男孩 , 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 黄巢纳闷 , 下马问道:“你为何不背小搀大 , 那样不跑得快吗?”妇人答:“背上大孩是前母所生 , 手中小孩是亲生 。 前娘就这么一条根 , 我以后还能再生 , 要是黄巢追来 , 我就丢下手里小的 , 背上大的好逃命啊!”黄巢深受感动 , 如实告诉妇人:“我就是黄巢 , 专杀坏人 , 像你这样有德有义的好心人 , 我决不杀你!”妇人连忙下跪:“你不杀我 , 你手下人也不杀我吗?”黄巢扶起妇人叫她放心回家 。 翌日是清明节 。 为防止部下误杀 , 黄巢对妇人说:“你在家门前插上柳枝做记号 , 我手下人决不骚扰 。 ”妇人连连磕头道谢 , 回家后 , 她告诉了全村子的人 , 家家在门前插上柳枝 , 果然平安无事 。 从此 , 每年清明节 , 百姓们为祈求平安 , 便在家门前插上柳枝 , 此俗一直延续至今 。
其实 , 清明插柳更为纪念介子推吧 。 相传 , 春秋时 , 晋献公几子 , 为夺王位 , 自相残杀 。 重耳深得臣子介子推敬仰 , 舍命相随 , 流亡十九载 。 流亡中 , 重耳历尽艰辛 , 死里逃生 , 多亏介子推 “割股充饥” , 才免饿死 。 重耳感激涕零 , 发誓有朝一日若为君王 , 定重报介公之恩 。 晋文公执政后 , 却偏偏忽略了与己朝夕相处、舍命救君子的介子推 。 于是 , 介子推便带着老娘隐居绵山 。 晋文公为能找到介子推 , 一把火烧了绵山 , 把介子推烧死在山上 。 晋文公在介子推靠着的柳树洞里 , 发现了一首介子推写给他的血诗:“倘若主公心有我 , 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 , 勤政清明复清明 。 ”后来 , 晋文公把介子推的血书一直带在身边 , 作为鞭策他执政的座右铭 。 翌年寒食节的第二天 , 晋文公来到绵山介子推殒身的那棵大柳树下吊祭 , 发现烧死的大树复生新柳枝 , 他不禁想起介子推生前希望他清正廉明的肺腑之言 , 感动万分 , 潸然泪下……立封此树为“清明柳” , 且将这一天定为“清明节” 。 从此以后 , 群臣百姓纷纷效仿 , 遂相沿成风 。 清明插柳戴柳成为纪念介子推的一种象征 。
俗话说 , 有心栽花花不开 , 无心插柳柳成荫 。 柳条插土就活 , 插到哪里 , 活到哪里 , 年年插柳 , 处处成荫 , 这说明柳树极易成活 , 而且适应于旱地或水边生长 。 还有的地方用柳条预测天气 , 古谚有“柳条青 , 雨蒙蒙;柳条干 , 晴了天”的说法 , 说明柳有强大的生命力 。 从而寓意 , 清明插柳戴柳 , 就可以像柳树一样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 能提高自己身体的生命活力 , 能随遇而安 , 在各种环境中都能坚强、健康地生活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