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层次越高的人,越不爱热闹?( 三 )


, 并发现填补思维空隙的东西 。
也就是说 , 他们的
每一天都点缀着解谜与获得知识的乐趣
, 过着极其有意义而又充实的生活 。
对他们来说 , 世界永远都不会让他们厌倦 。 他们就好像身处热带雨林的植物学家一样 。 每天的生活都充满发现与探索 , 因此他们绝不会感到无聊 。 ”
即便是娱乐圈的人 , 那些有大成就的人也是有趣的人 , 譬如陈道明、梁朝伟等等都是宅男 。
管理良好的企业都是单调乏味、波澜不惊的 , 因为他大部分事物都已经按部就班地去运转 。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时间和精力去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创造新的产品 。
想成为任何领域的顶尖高手 , 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 这个过程对于任何人而言 , 都是一个漫长的、艰难的过程 。
如果不能将这个过程中的大部分动作转化成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套路 , 让它无需思考自动运行 , 就像跑步那样 , 只需要专注于下一步如何迈好 。 而是每次都要热烈的讨论和设计 , 这样虽然看起来很有趣 , 但一定是低效率甚至没效率的 。
也只有将大部分工作套路化 , 我们才能有时间去解决更复杂困难的问题 , 才能在没人喝彩和关注、没人理解无人倾诉和交流、个人懈怠甚至想要放弃时仍然能够依赖惯性一样的前进 。
许多人认为旅游、唱K、喝酒、看电影、讲段子、跟热播电视剧才是有趣和快乐 , 但为什么思考、写作、解决问题不能是某些人的快乐呢?
有趣和有成就之间其实并不冲突 , 只不过高级的有趣你看不懂而已!
在《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中其实也说过 , 那些真正有机会成为一个领域和行业专家的人 , 通常目标明确、能够持续努力 , 他们知道自己要去哪里 , 也知道如何去 , 所以他们看起来安静而且坚定 , 全心投入 , 心无旁骛 , 他们相信功不唐捐 , 相信时间的回报!
据说是杜月笙看人的一条标准:
一群人中最安静的人 , 往往最有实力 。
那些爱咋咋呼呼的人通常是不够自信 , 呼朋唤友的背后是期望能互相壮胆 , 孔子也说过类似的话: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大致就是这个道理 。
(本文内容摘自《
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
》,该书在京东、当当和淘宝都有销售)
为什么层次越高的人,越不爱热闹?】(本文作者为知名知识管理专家、KMCenter主任、《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你的知识需要管理》作者田志刚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