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演讲实录 | 溯华李佳:新锐功效护肤品牌的科技壁垒在哪?( 二 )


功效护肤品的应用场景是消费场景 , 功效护肤品在面对消费者时 , 整体的科学系统应该是全系统、全链路的打通 。 在做品牌运营、研发时 , 溯华一直强调 , 要以终为始 。 在做化妆品原料研发 , 以及打造溯华合成生物技术体系时 , 我一直跟我的首席科学家说 , 我们不能仅仅在实验室里做思考和探索 , 我们需要想到更多商业化落地的场景 , 和用户的需求 。 所以 , 我会把消费者功能和心智的需求作为研发的起点 , 这会指导我们的前沿研究的出发点 。
在实践了研究核心原料的探索后 , 不能跳过的科学环节是皮肤表征的研究 。 在这方面 , 国内已经有一些比较优秀的企业 , 经过几年的探索 , 推动了中国皮肤表征学的研究和国际接轨 , 这样我们了解到 , 如何做机制机理的思考和梳理 。 有了基于核心原料的机制机理 , 还需要有核心的应用科学配方 , 在这方面 , 经过20年的发展 , 行业内已经具备了大量的人才 , 发展比较成熟 。
而在针对产品做了更加前沿的科研探索后 , 我们将能在营销上给到更科学的论证 , 从而进入科学说理及科学营销环节 , 以更好构筑品牌护城河 。
过去几年护肤赛道虽然不断涌现出一些大牌 , 但也不断内卷 , 导致投资人失去信心 。 这主要是因为 , 我们在品牌科学全链路的打造上还存在缺失 , 尤其是在起点的探索和积累上 , 很多品牌没有意愿或者说没有能力做这样的事情 , 这导致前沿研究不够 。 譬如 , 行业内出现的成分跟随现象 , 就是科学前沿原料探索缺失的象征 。 所以 , 从功效护肤的技术源头进行科研探索 , 是溯华的使命 , 而这也是中国功效护肤品的科学起点 。
这是目前一些国际化妆品巨头做的护肤品的研发体系 , 最上面的配方开发会对某个皮肤问题进行思考 。 另外是消费者需求的洞察 。 目前一些国内新锐品牌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品牌态度 , 但在科研上还属于比较底层 。 同时不少品牌还存在跟随国际大牌的现象 。
在金字塔中间 , 可以看到我们应用型的创新 , 包括活性复合物、衍生物的开发 , 更多是在成分与成分之间 , 在特定条件下产生协同效应 , 比如菲洛嘉55种抗衰成分组合的NCIF , 具有降低成本 , 进行技术优化等作用 。
更前沿的一些学术基础研究 , 如生物和医学领域对前沿的病理研究、化学领域新物质的研究、表征遗传学的研究等 , 这个板块是国际大品牌很多年一直坚持做的 。 近几年 , 国货品牌也意识到这一点 , 很多优秀的品牌也在尝试做 。 这一块离消费者非常远 , 可能消费者无法感知到 , 但对于品牌来说 , 时间的复利具有很大作用 。
通过合成生物 , 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新物质被创造出来 。 譬如欧莱雅 , 他们就找到了属于自己独特的新物质结构 。 合成生物使得化妆品原料的开发不再仅是药物 , 或是化学的思路 , 而是真正能够进入到基因层面 , 包括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物质 , 都有很多探索型的成果 。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 , 中国功效护肤品的科技壁垒到底在哪里?这是行业内 , 以及我在创立溯华时一直思考的问题 。 2017年 , 我看到我们整个上游工厂原料供应商名单后 , 我发现国内品牌80%原材料来自于进口 , 只有20%的基础原料来源于国内 。 我想我们没有办法做出高端大牌的原因 , 大概是因为国际原料都由国际大牌和国际供应商所掌握 , 由此 , 国际大牌比我们更有机会先拿到这些新原料 。
基于此 , 2017年我创立了溯华 。 中国的护肤品在原材料研究方面起步较晚 , 动物提取物和石化提取物研究比较落后 。 化妆品原料一般可以分为3种 , 20%的活性原料由国内供应商供应 , 功能原料和基础原料都被国外供应商所垄断 。 但产品要有好的功效表现或是肤感 , 更多需要依赖于活性原料和功能原料 。 既然我们的动物提取、植物提取、化工原材料想要弯道超车并不容易 , 2018年 , 溯华开始寻找新技术 , 并找到了合成生物技术 。 我坚定地认为 , 未来20年合成生物一定能够用生物造万物 。 这个是颠覆人类想象的事情 , 所以非常有趣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