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默图|网络
莫言说,加上颜色和味道,对事物会更有感觉 。
“蓝眼泪”是继黄花风铃木之后城市里的又一抹亮色,与“眼泪”相融更具情感色彩,透过屏幕看到的一张张“蓝眼泪”的图片,抵挡不住诱惑,择一日前往海边,却无缘相见,有遗憾更有期盼 。
蓝眼泪的本质是一类海洋生物(如海萤和夜光藻等)发光现象 。在合适环境条件下,夜光藻细胞生长达到一定密度时,在夜晚就会因为扰动等刺激而发出盈盈蓝光 。细胞密度越高,蓝光越强,这类蓝光会随着海浪此起彼伏,就像大海流出的眼泪,因此被称作“蓝眼泪” 。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深,”蓝眼泪“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更像是海洋的生态警告 。人们认为蓝色的眼泪是由赤潮的聚集而成的 。
文章图片
网上的科普透视着“蓝眼泪”,海洋生物营造的浪漫,让人类欣喜之余后的警觉,如海浪拍打沙滩般,一次次涌来 。
那些发光的海生物是否也看得到自己的着色?群聚的热闹之后便销声匿迹了么?生命的过程是否璀璨过便是圆满?
近日正在读的《王立铭进化论讲义》仿佛可以找到一些答案,从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历经一百多年的时间,进化论思想在持续地“外溢”到人类思想的各个角落,惯性地解释着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
文章图片
先来追溯一下眼睛的进化过程,科学家们说这是一个漫长历史,一个感光蛋白质具备了初步的感光能力后便对光和阴影有了反应,为了更利于生存,感知天敌的存在,继而在之后的进化过程中逐步获得光线定位能力、进光量调节能力、调节焦距能力、图像识别能力,积累起更大的生存优势,直到形成所谓的眼睛 。
书中对色彩的感知就是从生活环境中进化说开来的,哺乳类动物的祖先长期生活在洞穴和夜间生活的环境中,需要对微弱的光线有检测能力,但分辨色彩的能力显得不那么重要,因为在暗处很难分辨色彩 。
哺乳类动物的色彩感知能力在整个脊椎动物世界都是比较差的 。
老鼠、兔子、山羊的眼睛里只有偏蓝和偏绿2种色彩感受器,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的很多动物有4-5种色彩感受器,它们眼里的世界比哺乳类动物看到的世界更加色彩斑斓 。
【进化论 一抹蓝眼泪里的亮色,折射进化论洞悉的世界】而人类和一小部分灵长类动物有3种色彩感受器,因为灵长类动物需要在白天的丛林中活动,可以更好地分辨树叶和果实,区分成熟和未成熟的果实,所以红色感受器是自然选择筛选标准变化的结果,从而提高了其色彩的“适合度” 。
没有看到“蓝眼泪“的唯美,只能通过图片和视频去想象那点点萤萤蓝光奢华,不知道那些海生物来岸边走的这一趟是否看到更多的色彩呢?黑夜里的热情一定是感觉到了的,那些欢呼声此起彼伏,都是为它们而来......
文章图片
同为大自然的造物,谁也没有天赋的优越性,但只有我们人类发展出了智慧和文明,居然能反过来追问关于自然、关于自身的一系列问题 。这种独特的自我认知——人类没有更高贵的血统(同时没有高贵血统带来的责任、约束、牵绊),但确实有最强大的能力——可能是现代人野心、欲望和责任感的基础 。——《王立铭进化论讲义》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本文转自:呼和浩特晚报一抹抹新绿 一树树花开诠释着土默川大地的盎然生机花香盈盈 蝶语绵绵...|春暖花开 有“杏”与你相约
- |小说:牧羊女
- 蓝色 蓝血族真的存在吗?蓝血族有哪些特点
- 魏婴|《陈情令》魏婴的雨,蓝湛的雪,道尽离情别意(中)
- 赚钱,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 |抗疫前线的一抹风景,衡阳南岳区抗疫中的女性力量
- 碧蓝天空的白云 春意撩人,花开从未迟到,岁月在我们眼前
- 池塘|【主播夜读】清水蓝天
- 女人格局越大,福气越深
- 你是我今生念念不忘,情牵一生的一抹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