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与父母的依恋关系的质量决定孩子的自尊心 。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玛丽·爱因斯沃斯将依恋关系分为安全型依恋、焦虑矛盾型依恋和焦虑回避型依恋 。
只有安全型依恋的亲子关系能够提升孩子的自尊心 。
安全感是孩子基本的、与生俱来的需求 。安全感的建立有赖于父母提供稳定温馨的住所、一贯的温和包容的态度和语言等 。
为了得到安全感,孩子会通过哭闹、尖叫或嬉笑等方式与父母建立联系 。
父母倾听和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态度、尊重孩子的个性,并以一贯的积极来满足孩子对安全感的需求 。
在这样的互动中,孩子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得以调节和解决 。孩子会感到无论何时父母都在,进而开始尝试探索自己的周围 。
当孩子感到自己是被父母爱的,才会形成很强的自尊心,进而认为自己值得被爱 。
在缺少父母关注和共情的家庭里,孩子缺乏安全感。与父母明显的情感距离和不稳定的相处状态,父母的误解或排斥不仅让他们焦虑不安,还进一步降低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并因此而变得不自信 。
《她世界》里提到,当父母对孩子的有条件关注具有吹毛求疵的倾向,并带有强烈的规训意味时,父母的严厉批评、有条件的爱,以及在兄弟姐妹之间的侮辱性攀比,会让孩子成为冒充者综合征患者 。
在这样的家庭里的孩子会内化出一套自我批评系统,内心承载的各种偏见使他们无法以积极的眼光看待自我,更难以善待自己 。
4.女性常怀有内疚感
伊丽莎白·卡多赫在《她世界》里指出,女性缺乏自信的原因之一是常怀有内疚感 。女性通常是在成为母亲的时候会有内疚感 。
她们会对孩子和丈夫怀有内疚感 。
比如她们去工作的时候会想着孩子有没有吃好睡好,回家晚了孩子会不会生气 。
即使这是一个性别角色被重新定义的时代,许多女性依然坚持关于母职的陈旧观念 。她们认为教育孩子是做母亲的责任 。
因此,当丈夫照顾孩子的时候,她们会有负罪感,因此而无法享受属于自己的时光 。
文章图片
缺乏自信的极端现象——冒充者综合征
通常情况下,通过积极的努力和行动会让人增强自信 。然而,有部分人越成功就越焦虑,越是怀疑自己的成就 。并且这种怀疑持续存在并恶化 。
这种现象叫作“冒充者综合征” 。
患有冒充者综合征的人会系统性地抹除自己成功的事实,进而自我批评 。
数据调查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焦虑心态的影响,也更在意别人对她们的看法 。而因为她们更容易感到焦虑气馁,进而导致她们缺乏自信,容易感觉自己是“冒充者” 。——《她世界》,伊丽莎白·卡多赫,安娜·德·蒙塔尔洛
冒充者综合征作为缺乏自信的极端现象,具有这样的特征——对自我提出一系列偏执的怀疑和苛求,认定自己的成功归功于偶然和运气 。
虽然我们对“冒充者综合征”这个名词有点陌生,但是我们对冒充者综合征的类型多少有些了解——
完美主义者、专家心态者、“独行侠女”、固步自封者、全能女超人、奉献者、虚假自信者 。
冒充者综合征是一种心理陷阱,患者会收集各种证据固化对自我的消极看法,集自我批评、自我怀疑和恐惧失败为一体,她们通常会工作过劳或者不断拖延 。
冒充者综合征通常会自我限制,让自己成为成功最大的敌人 。她们恐惧成功的同时,更害怕被发现自己是“冒充者”而遭受批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人这辈子,其实,也就这样
- |顾清俞与施源和解、冯茜茜心碎出局,《心居》里蕴藏的婚姻圈层论
- 孤独|人过五十,独来独往
- 《心居》顾施夫妇感情分裂,开始分居
- |再看《欢乐颂》才懂王柏川破产后,捞女樊胜美没有提出分手是算计
- 苏明成|一个凤凰男的抱怨:3年交了5个女朋友,为什么她们只看重钱
- 顾清俞|《心居》有些不均等的爱是注定只能相遇,却无法长久的理由!
- |《机智的上半场》周虞皇甫淑敏分手在第几集?皇甫淑敏周虞和好了吗?
- 顾魏|以为《余生》的结局会很甜,没想到哭得更厉害了
- |一个女人有意让你追她,大都会给你三个暗示,别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