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电梯口设立的“爱心补给站” 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上海4月6日电 (采访人员 缪璐)新冠疫情改变了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 。 封控在家购物不便、各类外卖运力紧张……原本快节奏的上海彻底慢了下来 , 市民们开始转战“云端” , 在朋友圈和微信群中 , 跟平时素不相识的邻居们 , 彼此熟悉 , 互帮互助 。
“你们缺什么 , 我家有 。 ”成为眼下沪上最新流行问候语 , 以物易物更成为沪上感谢邻里的最新表达 。
“我妈妈牙疼得厉害 , 社区医生电话一直占线 , 谁家有救急的药吗?”抱着试一试的态度 , 王浩在小区群里打下了这句话 。 几秒钟后 , 就得到了一位平时素未谋面的邻居回复 , “我家有 , 我放门口 , 你让志愿者过来拿 。 ”
本文图片
对门阿婆写给邻居的便签 受访者供图
大到各类药品 , 小到政府发放物资的菜谱 , 只要在群里提出需求 , 总能一呼百应 。 面对群中确诊患者的致歉 , 邻居们感同身受 , 为他加油鼓劲 。 沪上微信群开始超越平时信息沟通的功能 , 成为连接“社区共同体”的桥梁 。
为了及时补充家中所缺物资 , 微信群团购成为沪上市民的每日必修课 。 而在各个群中 , 为大家张罗团购物资的群主 , 被戏称为小区的“隐形天使” 。
群主李兵至今已成功发起5次团购 , 他说发起团购是个体力和技术活 , 但一想到 , 自己承担着好多邻居家的生计 , 立马动力满满 。 “有些生活必需品 , 像蔬菜、肉和水果 , 看到这样的团要立马分享到群 , 进行接龙 , 因为运力有限 , 必须快速成团 , 才能保证配送 。 ”有时为了不耽误时间 , 李兵会先自己“吃进”多份套餐 , 后续再让有需要的邻居报名 。
平时热衷囤零食的年轻人们 , 则自发在电梯口设立“爱心补给站” , 还仔细标注主食区、零时区和甜食区 , 免费给封控期间的邻居们换换口味 。 “爱心补给站”的主人原本想几天后再来补货 , 却通过群里实时更新的照片发现 , 除了食品种类发生了变化 , 架子依旧满满当当 , 原来每一位邻居都在默默进行以物易物的接力 , 拿走一样便补上一样 , 以方便后来者 。
足不出户管理措施下 , 年轻人玩转云端 , 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成为沪上市民的牵挂 。 他们除了在群中提醒物业 , 统计好独居老人数量 , 对他们进行特殊照顾 , 还呼吁邻居们给他们捐菜捐物 。
趁着下楼做核酸 , 高洁在对门阿婆的门上贴了一张字条 , 留下自己的姓名和手机号 , 并告诉阿婆 ,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找她搭把手 , 原本只是希望阿婆留下自己的号码以备不时之需 , 谁知却得到了阿婆的热情回应 。
本文图片
对门阿婆挂出来的蔬菜 受访者供图
“高小姐:谢谢你的关心 , 我们家物资储备丰富 , 我女儿和我住一起 , 可以照顾(我) 。 你若有需要补充蔬菜 , 门口竹竿上挂着 , 随意取 , 再次感谢你的关爱 。 ”这封落款“对门阿婆”的便签在高洁内心激起阵阵涟漪 。
【新冠疫情|守“沪”日志:互助“邻里情”是疫情下最有效的心理良药】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积极心理学指导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匡菁(Kathy)告诉中新网采访人员 , 在这个非常时期 , 友谊、团结、互助和意义感 , 都在帮助别人和互相帮助之间产生了 。 “我觉得 , 这就是对抗疫情最好的心理良药 。 我们不再觉得孤单 , 因为邻居们知道我是谁;我们不再觉得无力 , 因为我们可以凭己之力去帮助别人 , 为别人创造价值;我们不再觉得焦虑 , 因为总有人和我们说 , 再撑一撑 , 很快会好起来的 。 ”(玩)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成吉思汗 世界上可移动的“陵墓”,守灵人世代守卫,不准女性入内
- 中年女人,越能守好“这三样东西”,越好命
- 爱情|中年女人,越能守好“这三样东西”,越好命
- |上海有人网上售卖疫情临时通行证?警方:涉事人员向朋友炫耀 没有办理能力
- |抗疫一线日记
- |上海好邻居|“留守儿童”有了“临时妈妈”
- |疫情下的北京失业中年:学会拥抱不确定性,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修行
- 扬中市|与病毒赛跑!镇江扬中“准爸爸”民警坚守流调一线
- |疫情这两年太难了,写给中年人的5个忠告
- 刘慈欣 疫情下的北京失业中年:学会拥抱不确定性,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