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常常是伪科学的重灾区。|心理学的一把“尺子”( 三 )


当理论是正确的 , 测验工具的信度就会影响效度 。 比如 , 身高和体重有正相关 , 因此知道了身高 , 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体重 。 信度越高的测量身高的工具 , 预测体重就越准确 。
信度是效度的基础 。 信度低的工具 , 每次测量的结果都不同 , 怎么能准确预测任何东西 。 MBTI的信度就很低 , 因此效度根本无从谈起 。
心理学常常是伪科学的重灾区。|心理学的一把“尺子”
文章图片
大五人格靠谱 , 但也别过度迷信
你可能会说 , 如果只是迫选和分类的问题 , 那改良一下不就得了?或者既然分类法问题这么大 , 为什么很多心理学理论都在用呢?难道用分类的都不科学?或者既然MBTI不科学 , 那么我想了解自己的个性怎么办呢?
如果你问得出前两个问题 , 说明你的批判思维很强 , 赞一个 。
以内外向为例 , 这是MBTI的一个维度 , 也是目前心理学界比较公认的最为靠谱的“大五”人格理论中最重要的维度之一(你看 , 心理学界并不歧视荣格或者迈尔斯母女) 。
另外 , 先不要忙着指责:16个分类不行 , 5个怎么会更靠谱?要记住 , 这5个是“维度” , 不是“分类” 。 大五人格能预测很多重要的指标[5] , 比如工作表现 , 学业成绩等 。 现在也有很多证据证明基因对大五人格的影响 , 甚至大五人格也被证明具有神经基础 。
虽然大五人格被广为接受 , 但过分相信大五人格测验仍然是危险的 。
以尺子为例 , 用它来测量身高的误差是很小的 , 用数字来说可以轻松达到0.99(1.00是满分 , 代表没有误差)甚至更高 , 因此可以信任 。 而人格测量的信度极少能达到0.90 。 因此 , 必须明白大五人格测验的结果可以参考 , 但不能迷信 。
心理学常常是伪科学的重灾区。|心理学的一把“尺子”
文章图片
和方便面一样 , “图片仅供参考”丨Pixabay
你要是批评说:“你们心理学搞了100多年才搞到这样”?我只能回答:“是的” 。 考虑到人的复杂性 , 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 。
心理学给不了人生终极解答
总结来说 , 考察一个测验 , 要看它的信度和效度 。 信度取决于具体的测量实践(如题目选取、计分方法、汇报形式等) 。
迫选和人为分类是早期心理测量常用的方法 , 因为其信度低 , 所以已经被其他量化方法所取代 。
简单分类也已经基本消失 。 一个靠谱的心理学家不会简单地说你是内向或者外向 , 而会说你的得分在内外向维度上的排名是多少百分比 , 至少也要加上你是非常外向 , 比较外向 , 还是接近中间(和大多数人一样 , 既不怎么外向也不怎么内向) 。
这是给个人反馈用 , 如果是专业用途(如招聘选拔) , 还有更多的细节要注意 。
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 , 能掌握基本的判断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信度和效度 。 另外 , 无论是自测还是有专家解读的时候 , 都要记住心理测验的功能和局限性 。 考虑到人群是正态分布的 , 我们大部分人都更接近中等外向 , 中等宜人 , 中等尽责等等 。
心理学常常是伪科学的重灾区。|心理学的一把“尺子”
文章图片
也就是普通人丨Pixabay
对于生活 , 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问题 , 我的命运是什么 , 该干什么工作 , 该与谁结婚等等 。
好消息是 , 心理学能给出一些答案 , 比如一些婚恋机构就通过心理测试来进行匹配 , 并且取得了一些成就(好于随机配对) 。 坏消息是 , 这些答案恐怕不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终极答案 。 毕竟 , 生活还是要你自己去过的 。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心理学解答不了 , 星象什么的更是不行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