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太多遗憾,我可能要跟你告别了。”

昨晚 , 一位在少读红楼固定更新文章的老师 , 第一次给我打了视频电话 , 说起自己的生活现状 。 他说 , 自己可能没时间将剩下的文章更完了 , 没办法 , 人生就是有太多遗憾 , 我没多少时间了 , 可能要跟你告别了 。 听完 , 我鼻子一酸 。
他曾是一位大学老师 , 多年前因意外致残 , 从此卧床不起 , 这一躺就是二十多年 。 他最好的青春在床上度过 , 至今孑然一身 , 未曾成婚;他最好的人生 , 从此不再是仰望星空 , 而是每天痴痴地望着房顶 。
此前 , 我们围绕文章更新的事情 , 曾聊到过彼此的生活 , 他的文章写得极好 , 观点新颖 , 考证详实 , 看得出文笔扎实、学识渊博、底蕴深厚 , 是研红多年才有的功力 。 可他生活多有不便 , 于是每次在艰难地整理完文稿后 , 都是由其兄将稿发我 , 结算稿酬时 , 我亦将稿酬发给其兄 。
就这样 , 每周固定更新一篇 , 一年多从未间断 , 目今已更新80余篇 , 每篇三千字到五千字不等 , 老师说 , 可能还有100多篇 , 但估计来不及整理发出了 , 自己可能也看不到文稿完更的那一天了 。 我听他不断讲述着自己的前半生 , 心里一阵阵难过和不忍 。
|“人生有太多遗憾,我可能要跟你告别了。”
本文图片

我知道 , 他不是玩笑 , 从来谁也不会拿自己的生命玩笑 。 可我不知道 , 躺在床上的二十多年 , 他是怎么过来的 , 一日三餐怎么吃?一年四季怎么过?他有没有机会看到春天的花 , 冬天的雪?
从一位朝气蓬勃教书育人的年轻小伙 , 到一位年近半百已满脸沧桑的中年男人 , 那数千个日日夜夜 , 他是如何驱走了孤独和病痛 , 在红楼梦的世界里寻找慰藉和光明?
我想象不到 , 卧床不起的他 , 根本无法用电脑 , 他又是如何一个字一个字的写出这洋洋洒洒近百万红楼梦解读文章的 , 而且每篇文末都有详细注解 , 文中也几无错别字词和繁冗之句 , 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引经据典 , 都十分考究、精准和详尽 , 一般的红评作者根本做不到这样 。
当下人心浮躁 , 许多人读书静不下来 , 写作静不下来 , 可四肢健全的我们不知道 , 有些人 , 真的光是要活着 , 就已经用尽了全部力气 。 而老师虽然卧床多年 , 竟从未停止学习和思考 , 从未停止阅读和创作 , 且有这样骄人的成就 , 这样的毅力和心志 , 也让我暗暗钦敬 。
还记得老师第一次找到我 , 说要投稿且不是一篇文章会有很多文章并发给我几篇样稿时的情形 , 我看完之后 , 立马就觉得 , 以老师的文笔和对红楼的研究体悟 , 发在我这个小平台 , 有些屈才了 , 我建议他投到更专业的大平台 , 也许有出版的机会也说不定 。
|“人生有太多遗憾,我可能要跟你告别了。”
本文图片

我也是觉得自己没资格去编辑老师的文章 , 虽然对红楼梦的解读 , 就内容而言 , 我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向 , 但君子和而不同 , 真正做学问也讲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老师的文 , 逻辑严密 , 论证深入 , 在编辑文章的一年多时间里 , 我也获益良多 。
我让老师好好考虑一下 , 在我这可能就埋没了 , 我也恐力有不逮 , 帮不上什么忙 。 没想到 , 老师最终还是选择在我这里更文 , 也许这就是缘分吧 。 于是我们约定文章更新的频率、发布的时间、文章字数、交稿日期等一切事宜 , 就这么按部就班地做了下来 , 没想到一晃就是一年多 。
我自认才疏学浅 , 而老师的文 , 每每旁征博引 , 大开大合 , 动辄三五千言 , 起初对我而言 , 还是有些吃力的 ,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 , 我慢慢适应了老师的行文风格 , 彼此也有了一些了解 , 就顺畅许多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