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为了未知的明天漂洋过海 第1篇

这么多年过去 , 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这个画面——
韩松一连洗了12小时的碗 , 直到晚上9点才吃上饭 。 看似丰盛的菜其实是剩下的 , 韩松先狼吞虎咽了2大碗饭 , 最后新添的半碗饭 , 是混着酱油吃下去的 。
|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为了未知的明天漂洋过海 第1篇
本文图片

【1】概述
在我的印象中 , 上世纪90年代不少人放弃国内安逸幸福的生活 , 远赴海外求学 , 像韩松这样的官二代放下父母和娇妻弱子的更不在少数 。
时至今日 , 我都为他们的这种举动——去做一些【舍】来求一些【得】 , 感到无比震撼 。
姑且说说这10集的感触吧 。 (注:下面带水印的截图来自【KYO0079】提供的视频)
|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为了未知的明天漂洋过海 第1篇
本文图片

第1、2集的主角是王尔敏和韩松 。
这两位放在一起(对比)有点意思——
【|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为了未知的明天漂洋过海 第1篇】韩松已成家立业 , 日语完全不懂 , 镜头之下的初见 , 他就像一个突然想去勇闯天涯纨绔子弟 , 有钱、好面子 , 从他的眼神就能看出这是个从来都怎么经受社会打磨的幸福家庭的娃 。
不过 , 韩松骨子里倒是有一种“男儿立志出乡关 , 不取功名发不还”的韧劲儿 。 一旦接受环境 , 他就开始各种适应 , 买电饭煲的时候都不忘学习日语 , 更是能彻底放下身段去刷锅洗盘吃剩饭 。
王尔敏则是初涉社会的少女 , 个子娇小的她因为找不到行李而强压住泪水的样子 , 用楚楚可怜形容再合适不过 。 比韩松有优势的地方在于 , 她在日本有亲戚可以完成最早的适应 。
王尔敏是在日语几乎0基础的条件下 , 只用一年就考上了大学;韩松消耗的时间稍长 , 不过 , 依旧考上了他向往的明治大学 。
|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为了未知的明天漂洋过海 第1篇
本文图片

提两个细节 , 第一 , 韩松之所以会在饭店后厨打工 , 多半是因为语言能力不行 , 倘若语言能力出色 , 以他的社交能力(从与理发店老板挺熟)和阅历看 , 应该是可以获得报酬更高且相对不那么辛苦的兼职机会;第二 , 日本吃饭的餐盘是真的太多 , 也许有人会向往日式饮食的那种仪式感 , 但这种仪式感是建立在“多”的基础上 , 韩松要洗那么多餐具 , 除了因为饭店是生意好 , 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一个食盒上就有五六个碗盏 。
所以 , 在异国他乡求生存谋发展 , 首先要解决的是语言问题 , 只有在这个基础上 , 一切的乐观、豁达、上进才有施展实力的机会 。
|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为了未知的明天漂洋过海 第1篇
本文图片

第3、4集算是群像剧了 , 出现了5位主角 , 分别是陈麒、柳林、陈晨、李芳和叶敏 。
柳林给人的印象不深 , 同时 , 他在日本也有亲人能给个照应;叶敏算是归化 , 而且 , 这么个大家族在日本定居的拼搏 , 与其他人作为留学生的心态不能一概而论 。 当然 , 作为家中最精通日语且文化水平最高的第1位大学生 , 叶敏的胆识、魄力、上进心依旧令人钦佩 。
最鼓舞我的是24岁的陈麒 , 这个在纪录片出现时间不多的他 , 好像一个世外高人 , 在日6年 , 陈麒几乎每天都只睡3-4个小时 。 我每天是要睡足7个小时 , 对比起来 , 他每天能多出5个小时 。 这么一想 , 感觉自己的不少生命都被浪费掉了 。
而且 , 陈麒做酒吧招待还能秉承初心 , 实属难得——诚然 , 娱乐场所的薪酬很高 , 攒学费、生活费等压力相对较小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