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创业10年,熬过九死一生( 五 )


但随后第二年 , 我就发现这个赛道拥挤、竞争激烈 , 公司营收也开始走下坡路 。 我也不得不为未来做打算 , 调研后 , 打算做电商人才培训 , 为各大电商企业输送人才 。 2015年时 , 公司还完成了一笔天使轮融资 , 但这次创业 , 因为资本等原因 , 2016年就宣告失败了 。
在那之后 , 我和家人移居了海外 , 直到2019年 , 看到国内短视频平台的崛起 , 又重启创业 。 我把国内的短视频平台研究了三个月后 , 选定了英语教育博主赛道 , 和我儿子一起通过短视频教英语 , 不到两年时间 , 全网粉丝达到500万左右 。
我,创业10年,熬过九死一生
文章图片
来源/pexels
到2021年时 , 我原本想着要大干一场 , 当时投了不少钱 , 印教材、买出版号 , 还通过朋友圈宣布要做“百人百城”的计划 , 即在100个城市招募100个宝妈作为城市合伙人 , 到线下推广我的英语课程 。
可自去年“双减”政策后 , 英语教学博主这次创业也折戟了 , 从4月左右开始 , 我就已经明显感觉到直播间流量的下滑 , 经过几个月转型之后 , 我便将这个账号转了出去 。
这几段创业经历下来 , 我总结出来一个规律:风口一个接一个地来 , 但每个风口持续时间都在一年半左右 , 最开始是藏于水下 , 有人尝试“吃螃蟹” , 小有规模后 , 资本开始涌入 , 寻找“标杆” , 各领域的人蜂拥而至 , 拼命内卷 , 最后“血流成河” , 又逐渐归于平静 , 等待着下一个风口的出现 。
我的结论是 , 要创业成功 , 需要在一个细分领域内“立标杆” 。
每次创业 , 朋友圈往往会因为价值观和周边利益的变化 , 人群不断迭代 。 但因为几次创业领域相关 , 即便不见面 , 这些朋友也是非常有价值的网友 。 我早期一起做电商的那批朋友 , 有不少人已经成了互联网大厂的高管 , 因为经历有重合 , 往往也更能理解彼此的处境 。
所以时至今日 , 我的朋友圈照样更新很勤 , 多的时候一天能更新二十多条 , 更新日常的同时 , 也在和朋友的互动中获得精神上的支持 。
我自己最近一次创业 , 是从去年十月份开始 , 打算做一个“越老越值钱”的油管博主 , 为退休做长期规划 , 更新民生、健身养生、做菜食谱这几类内容 , 同时也挖掘让自己有创作灵感和动力的领域 。
就算为了写出更高级的段子 , 也要走到创业山顶去
金亦冶|36岁开放银行服务商“简米/Ping++”创始人
很多人知道我是从《一个CEO在朋友圈的胡思乱想》开始的 , 不过它的出现纯属意外 。
2018年底 , 公司市场团队计划出一篇年底总结 , 我随口一说 , “实在没时间写了 , 要不你们把我朋友圈的只言片语整合一下发出来算了” 。 一个不经意的决定 , 一个随手取的标题 , 一篇只言片语的拼凑 , 成全了公众号文章每年一个10万+ 。
人越痛苦 , 反而创作越深度 。 2018年正是我创业最煎熬的阶段 。
我把公司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 2014年-2016年是战略调整阶段 , 2017年-2019年是战略僵持阶段 , 2020年-2022年是战略反攻阶段 。
第一阶段很幸运 , 我2014年启程做移动端的聚合支付 , 吃到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红利 , 作为toB创业者 , 赶上了创业热潮 , 当时被媒体称为“中国版的Stripe” 。 中间阶段最艰难 , 资本寒冬下 , 当一切繁华褪去 , 市场露出残酷的一面 , 当时服务的客户多是创业型公司 , 他们都在温饱线上挣扎 , 我们的处境可想而知 。 这也让我们明白了“正确的道路的对立面 , 不是错误的道路 , 而是容易的道路”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