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训“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田”,有何深意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天育物有时 , 地生财有限 , 而人之欲无极 。 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 , 而法制不生期间 , 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 。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地间所有孕育的生命、存在的资源都有一定的限制 , 唯独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 。
倘若世人不善合理运用资源 , 无法做到可持续发展 , 那么即便拥有再丰富的资源 , 也迟早会有空乏枯竭的一天 。
人的欲望是引发一切祸端的根源 , 很多时候我们明明知道要“适可而止” , 却奈何按耐不住内心的欲望作祟 。
在一昧的纵欲之下 , 好的事情也逐渐朝着不良的方向发展 。
就如同古人的那句训诫:“只有累死的牛 , 没有耕坏的田” 。
这句话即便用于现实 , 也是具有非常深刻的寓意的 。
若是把人生比作一场秋收的“农耕” , 那么世上所有人便都是犁田的“耕牛” 。
每个人的心中都存有一块名为“欲望”的田地 。
如果懂得适当开垦 , 它亦能为我们所用 , 耕种出丰硕的果实 。
可倘若不懂得节制的开垦 , 把时间和精力全都耗费在追名逐利之上 , 那么受苦受累的 , 到头来还得是我们自己 。
|古训“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田”,有何深意
本文图片

1.没有耕坏的田
正如开头所说的那般 , 现实中所有人都是犁田的耕牛 , 每个人活着的意义也无非是为了开垦属于自己的一片田地 。
这片“田地”说大可大 , 说小可小 , 全凭自己内心去规划 。
若只为满足一日三餐 , 它倒也可以为我们提供安身立命的本钱;若是存有理想 , 那么它也能够成全人们日后的辉煌 。 这片田地的名字就叫做“欲望” 。
欲望 , 是人与生俱来的特性 , 它会伴随人们的寻觅而不断涌现甚至扩张 , 是一种永恒不灭的存在 。
千百年来 , 人们从始至终都对于这片“土地”保存着无比浓郁的崇尚和敬意 , 正是因为有了它的存在 , 才给世人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环境 。
人们在这种“大环境”的习染下 , 才能深刻认识到自己需要些什么 , 方能懂得如何去实现自我价值 。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马云没有一统中国网络商贸的欲望 , 他不会创造阿里巴巴;
如果任正非没有走出国门市场的欲望 , 他也不会将“华为”的手伸向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 。
由此可见 , 人是先有欲望 , 才会知道怎么去努力行动 。 因为有了赚大钱的欲望 , 才会不断努力工作 , 去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技术水平 。
倘若真是无欲无求 , 那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里 , 选择做个碌碌无为之辈 , 又何尝不是一件喜闻乐见的事情呢?
所以说 , 欲望可以是推动人们进步的一种动力 。 因为有欲望 , 人生才会结出自己想要的果实 。
可同样 , 心有欲望 , 存有抱负固然是一件好事 。 可如果这种欲望的增益得不到遏制 , 反倒一昧纵容它膨胀变化 , 那么“日满则亏 , 水满则溢” 。
或许因欲望而生的祸患也已经悄然蛰伏在自己身边了 。
拔苗助长的故事 , 大家也都清楚 。
拔苗助长是一位农人 , 他希望自己种的庄稼会长得更加快一点 , 所以才想出来这样一个办法 , 他不但不将禾苗四周的草除干净 , 还把里面的禾苗都往上拔 , 希望它长得更快一点 , 到最后所有禾苗反而都给干死了 。
老话说得好:“人为财死 , 鸟为食亡” , 鸟兽之亡 , 败在不抵食物的诱惑;商人之损 , 败在不懂知止的贪婪之心 。
因为想占尽天下大小之利 , 有满盘皆收 , 赢家通吃的念头 , 所以才会被欲望奴役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