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号平安回家,她们默默护航——记搜救团队的女性工作者( 二 )


“去年的工作有点儿小遗憾 , 所以今年我又来了 。 ”张颖笑着说 。 看到去年自己做的一系列开拓性工作 , 为神舟十三号的搜救打下了良好基础 , 她感到很快慰:“对比以前的搜救工作 , 能明显地感到国家实力在增强 。 所以这两年的各种辛苦都挺值得的 , 我以后还会继续干这行 , 这些经历都是财富 。 ”
如同“鹰眼” , 只为“舱落机临”
4月16日 ,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待命机场时 , 朱晓琳和其他搜救队员在机场已整装待命 。
|神舟十三号平安回家,她们默默护航——记搜救团队的女性工作者
本文图片

朱晓琳在高原执行任务 。 李鑫/摄
朱晓琳是2019年加入搜救队伍的 。 她告诉采访人员 , “这是我第一次上飞机 , 挺紧张、挺忐忑的 , 但想到我的任务非常重要 , 就默默告诉自己 , 淡定下来 , 一定不能出错 , 要把它完成好 。 ”
的确 , 她的角色至关重要 。 神舟飞船返回地面时 , 搜救成功的关键是及时发现降落中的返回舱 。 而朱晓琳操作的定向仪就是发现神舟十三号返回舱的“鹰眼” , 无论黑夜白天都能精准捕获返回舱位置 , 并迅速传给搜救队员们 。
北京时间8点10分 , 指挥员一声令下 , 搜救队员朱晓琳就位了 。 她迅速打开机载北斗、定向仪设备 , 熟练地输入指令登录操作软件 , 行云流水地检查着本机地址、序列号以及服务频度等 。
北京时间8点50分 , 调度里传来预报落点的位置 , 朱晓琳也开启她的“鹰眼模式” , 在屏幕上熟练地操作着机载北斗、定向仪 , 耐心等待着返回舱穿破黑障 。
突然 , 屏幕上出现了闪动的红色目标 , 朱晓琳迅速定位 , “鹰眼”捕捉到了返回舱的身影!她立刻把精准数据报告给指挥员:“指挥员 , 我已发现目标 , 返回舱在……”
随后 , 搜索机迅速飞到指定位置 , 地面搜救队员也迅速集结到该预报落点 , 随着返回舱直立着陆 , 地面各小组在返回舱四周集结 。 空中搜救队员们从天而降 , 空地协同展开操作 , 仅用了不到半小时 。
“舱落机临”的承诺兑现了 。 朱晓琳舒展开了笑颜 , 回忆整个任务执行的过程 , 她告诉采访人员 , 看到降落伞打开与返回舱安全着陆的两个瞬间最为激动 , 也很有成就感 。 “‘舱落机临’并不容易 , 这是祖国航天科技不断发展的体现 。 能作为‘鹰眼’帮助实现这个承诺 , 我很自豪 。 ”
事无巨细 , 只为航天员舒适
在迎接太空出差3人组回家的地面队伍里 , 3辆橙色的医监医救车里舒适的环境 , 以及喜气洋洋的对联 , 让全国观众赞不绝口 。
|神舟十三号平安回家,她们默默护航——记搜救团队的女性工作者
本文图片

王玉珠在医监医救车中 。 汪江波/摄
航天员医疗救护队队员王玉珠也很开心:“看到我们想到了、准备好的东西 , 他们也用到了 , 真是说不出的高兴!”
原来 , 3辆医监医救车的设施设备、布置陈设 , 就是由王玉珠和她的同事们精心准备的 。
王玉珠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医院的一名护士 。 2012年入职以来 , 她已经在戈壁滩的医院度过了10个年头 , 而这是她第一次近距离地参与医监医救工作 。
王玉珠对采访人员说 , “飞船返回当天特别兴奋 , 我们团队计划早晨五点多出发 , 我不到四点就睡不着了 。 ”
这一天的兴奋雀跃 , 是对一个多月来辛苦工作的最好验收 。 据介绍 , 神舟十三号飞船发射时 , 医监医救车承担的是地面医疗救护职能 , 车里配备的多为医疗器械 , 可以说是一个移动的ICU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