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玉/远去的姥姥( 二 )


天有不测风云 , 人有旦夕祸福 。 小舅4岁那年 , 姥爷得病去世了 , 年仅61岁 。 失去孩子的痛苦 , 家里顶梁柱塌了 , 姥姥的心碎了 , 眼泪流干了 , 孤儿寡母的日子难熬到了极处 。 后来大舅应征入伍从战场上回来 , 落了一个身残的毛病 。 大舅母在生孩子期间 , 产后风母女二人一月内没了生命 , 从此大舅孑然一身 。 二舅长到10来岁 , 因为三姥姥家没有男丁 , 就把二舅过继给了三姥姥 。 大姨嫁到了小清河北边的木桥村 , 当时的日子都是非常拮据 。 但姨夫是个很善良非常勤快的人 , 每年都是尽力帮助姥姥家过生活 , 但毕竟是隔着一条河确实很不方便 。 俗话说隔河一里不算近 , 大姨想回趟娘家过河要有摆渡的人 。 有时遇到大风大浪 , 没有摆渡人只能望河兴叹 。 大姨成了远嫁的女儿 。
一次次的打击 , 让姥姥的脾气变得有些孤僻 , 而且沉默寡言 。 自姥爷去世以后 , 姥姥把自己的宁姓改成了姥爷的王姓 , 家里的重担也几乎落在了我娘的身上 。 我娘身体很棒 , 每年挣工分不比男爷们少 , 挑沟挖壕的也不亚于男劳力 。 等秋收完成 , 跟着长辈们一块出去换地瓜干 , 下洼拾柴草 , 帮姥姥度过了一个个艰难的日子 。 娘18岁结婚后 , 因为我爷也是姊妹七个 , 日子非常贫苦 , 我爷就去了淄博黑旺铁矿去给人搬运石头 , 以后就转成了工人 , 因为交通不便 , 离家遥远 , 一年回不了家几次 , 父亲不在家的日子 , 娘就一直住在姥姥家帮着干活 , 一干就是10年 。 我姐姐长到到八九岁到了上学的年龄 , 才把户口迁到了奶奶家 。
每当听娘一遍一遍重复着这些话 , 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那些缺柴少米的日子里 , 娘忙碌疲惫的身影 , 还有姥姥的无助 , 各种心酸无奈 , 痛痛的感觉就会弥漫心海!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 , 国家的政策有了转变 。 土地分配到户 , 经济收入也有了提高 , 温饱问题基本解决 。 俗话说“保暖生闲事 , 饥寒落自然” , 年年祭祀的日子 , 姥姥就开始絮叨起自己的二老双亲 , 勾起姥姥的伤心事 。 于是大舅就拿着他的军人残疾证 , 因为坐车可以免费 , 决定替姥姥找她的娘家 。 姥姥往日熄灭的火焰也在心中重新燃起 , 浓浓深情 , 千山万水 , 无法阻隔 。
上天眷顾有心人 。 虽然交通不便 , 大舅几经周折 , 多方打听 , 终于找到了姥姥的村庄 。 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听大舅说明情况 , 这位老人论辈分给他叫姥爷 , 就带着我大舅去了姥姥娘家曾经的旧址 。 多年的风吹雨淋 , 房屋早已破败不堪 , 面目全非 , 院内杂草高于人头 , 一片狼藉 。 几根残垣断木倾斜于地 , 一个破柜的支架残喘呻吟着 , 孤立的站在一个露天的墙角 , 见证着沧桑的岁月 。 姥姥唯一的妹妹给两位老人送终以后 , 跟随着当兵的丈夫去了东北 , 再也没有回来过 。 心里空落落的大舅请求那个好心的姥爷能否带他去姥姥、姥爷的墓地看看 , 那个姥爷欣然答应前往 。 那个低矮的小土丘孤零零矗在那里 , 格外的孤独寂寞冷清 。
大舅把坟筑高 , 烧纸钱磕头叩拜以慰二老在天之灵 , 给那位好心的老人两盒烟 , 两条饼干 , 以示感激之情 。 告诉老人 , 以后有机会还会再来给二老上坟 。 垂垂老人带着失望和悲痛 , 带着牵挂和思念 , 遗憾的离开了人世间 。 那孤独的坟头 , 那坟头的疾风劲草 , 有谁问?有谁怜?亲人已仙去 , 未呈儿孙福 , 游魂于千里 , 如何度思量!大舅在外呆了半个月回家告诉姥姥事情的经过 , 姥姥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失声痛哭 , 撕心裂肺的哭声 , 把压抑多年的思念用哭声得到了解脱和释放!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