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报章对各类事关女性的报道不计其数 , 其中包括——第一 , 对女子学堂的开办、招生、授课的消息 , 《安徽白话报》《国民白话日报》《杭州白话报》《绍兴白话报》《吉林白话报》《直隶白话报》等数量可观的白话报都屡次给予报道 , 其中有的是“本省(本埠)新闻” , 有的是“国内新闻” , 登载女校章程 , 还有的用白话演绎日本或者欧美的女学事迹 , 以宣扬办报者对女学的主张 , 比如《直隶白话报》的《日日新室杂录》;第二 , 关于女学和晚清社会的复杂关联 , 论争的内容从学堂、课本、学生生发开去 , 对女学生的关注往往兼及对晚清社会女性的一般化讨论 , 也就是对整个社会性别观念的重新改造 。 比如《天津白话报》所登的妓女冒充女学生的社会新闻、张丹斧在《竞业旬报》上刊登的讽刺小曲等等;也有围绕女性的一系列社会现象的讨论 , 比如女性品德修为、放足、自由结婚等等 , 如《中国白话报》连载的《国民意见书》专设一期讨论“女子社会”、《安徽俗话报》连载的社论《恶俗篇》和《再论婚姻》、《杭州白话报》连载的社论《议婚新约》等等;第三 , 号召女性争取自身权益、积极入学、自力更生的倡议 , 更偏向政治权力话语 , 比如《国民白话报》连载的长篇社论《论女子宜恢复女权》、《广东白话报》刊登的演说文《叫醒女同胞》等等 。 这些白话报章或以社论时评、新闻报道的方式聚焦女学 , 或以诗歌、戏曲、小说等文学形式宣传新女性 , 同时与晚清其他与女性相关的白话作品形成呼应 。 总之 , 相关的晚清白话报章以女性意识萌芽为中心形成了一张密集的传播网络 。 晚清白话报章的大本营固然是大大小小的白话报 , 但与此同时许多文俗并重的报刊也会开设诸如“讲坛”“演坛”“演说”这样的栏目 , 专门登载用白话文或者浅近文言撰写的文章 。 这类文章多为白话演说文 , 即以白话文的形式撰写的演说稿 , 可以说是用一种模拟口语的通俗书面语记录 , 供人阅览或是供讲报人发挥 。 作者行文时想象自己就是虚拟的讲报人 , 比如《女子世界》《中国女报》《中国新女界杂志》上的“演坛”类栏目 。 还有一些登载在文言报纸上宣传女学、反对缠足、鼓励女工的白话歌谣 , 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 比如《中西教会报》上的放脚歌、《复报》上登载的劝学歌、《女子世界》上的唱歌集等 。 这部分登载在文言报刊上的白话报章虽然分散各处 , 但数量十分可观 。
本文图片
《白话》 , 1904年第1期 , 为秋瑾创办
早在五四白话文运动之前 , 黄遵宪的“我手写我口 , 古岂能拘牵”(《杂感》)、陈荣衮的“讲话无所谓雅俗也”(《俗话说》)、裘廷梁的“崇白话而废文言”(《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等都先后提出了言文一致的主张 。 诚然 , 正如周作人指出的那样 , 当时的白话和文言 , 分别为“听差”和“老爷”所用 , 许多白话带着浓重的八股气息 。 即便是黄遵宪等白话文的先驱 , 其宣扬白话之作也多用古诗和文言文写就 。 但从客观效果来看 , 晚清白话文运动的白话实践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先声 , 不仅催生了白话文的作者和读者 , 推广了白话教学 , 影响了中国文学的转型进程 , 也为西风东渐之时中国人性别意识的嬗变提供了土壤 。 值得注意的是 , 清末民初的中国女性知识分子 , 不仅是白话写作的积极实践者 , 在理论倡导方面 , 也不是一味地亦步亦趋 。 根据夏晓虹教授的考证 , 1898年7月24日的上海《女学报》创刊号上 , 潘璇所作的《上海〈女学报〉缘起》一文中 , 已经对文言二分有所辨析 , 并提出了用白话揣摩实学的观点 , 比裘廷梁提出“白话为维新之本”早了一个多月 , 而后者的侄女裘毓芳也参与了《女学报》的撰稿 , 潘璇的观点很有可能影响了裘廷梁 。 晚清白话文运动和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合为一脉 , 虽在字里行间与五四女性意识的鲜明和决绝不同 , 但这一时段的女性表达自有其韧劲和耐力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人民日报每日金句摘抄
-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回头看落红一地的樱花林 不远了,真正的春天 | 我的抗疫日记
- 出轨|女子举报医师丈夫收回扣婚内出轨,宁夏卫健委:已成立调查组
-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
- 张翠山|张三丰为何不给张翠山报仇?看懂这2点,换了你也不会报这个仇
- |女子体检报告出错,流产7次,早产24次,院方:赔两只老母鸡算了
- 我们一边流泪一边成长,是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回报
- 婆婆|离婚两年,我那个“支持儿子离婚娶真爱”的婆婆,终于迎来了报应
- 福报|一个人有没有福报,在他50岁到60岁这十年,就一目了然了
- 一个人有没有福报,在他50岁到60岁这十年,就一目了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