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一个字,藏着说话最大的智慧( 二 )


不自吹自擂 , 总是涵养德行 , 所以容易功成名就;不自高自大 , 凡事低调谦逊 , 所以能够长久持有 。
真正睿智的人 , 往往是“讷于言而敏于行” , 而非总是去争辩吹嘘 。
据传苏轼的《艾子杂说》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
有个营丘人 , 虽不通事理 , 但却喜欢与人论短长 。
他问艾子:“大车下和骆驼脖子上 , 为何要挂着铃?”
艾子答:“是为了夜晚行车的时候 , 提醒路人避让 。 ”
他又问:“高塔上也挂着铃 , 也是为了提醒路人避让吗?”
艾子又答:“是为了不让鸟儿在塔上筑巢 , 避免鸟粪把塔弄脏 。 ”
他再问:“猎人的鹞鹰尾巴下也挂着铃 , 也是为了不让鸟儿在鹞鹰尾巴上筑巢吗?”
艾子再答:“是为了提醒猎人 , 鹞鹰脚下的绳子被树枝缠住的时候 , 能够及时赶去解救 。 ”
他最后问:“挽郎手中也摇着铃 , 也是怕缠在树枝上吗?”
艾子最后答:“挽郎给死人开路 , 或许这个死人生前总喜欢与人争辩 , 所以摇铃让他最后再乐一下!”
可见 , 总是喜欢争辩吹嘘的营丘人 , 最后被幽默的艾子喻为死人 , 看似风趣 , 实为受辱 。
生活中 , 喜欢争辩吹嘘者 , 比比皆是 , 然而真理与正道 , 靠的不是争辩和吹嘘 , 而是实践和静修 。
拥有大智慧和真知灼见的人 , 看起来好像很迟钝 , 是因为其深知“水深流缓 , 人贵语迟”的道理 。
这样的人 , 不显山不露水 , 不争辩不吹嘘 , 说话谨慎、做事踏实 , 是真正的大音希声、大智若愚 。
少言少语则容易多得 , 多言多语则容易迷惑 , 所以有道之人总是以“少”为说话做事的标准法则 。
《道德经》:一个字,藏着说话最大的智慧】人活于世 , 说话最大的智慧 , 莫过于:少废话 , 少出错;少许诺 , 少失信;少争辩 , 少受辱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