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质砖又名玻化砖或同质砖 , 它以其优于彩釉印花砖的强度、耐磨性和随意配色的工艺优点而逐步占领墙地砖市场 。 然而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工艺、生产操作和质量管理不当而产生色差 , 影响到产品质量 , 应努力克服 。 本文介绍了瓷质砖色差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
文章图片
瓷质砖色差类型:
色差即试样间的白度差 , 主要表现在产品表面颜色不均或釉面不光 , 根据具体情况 , 可以将瓷质砖的色差分为以下三大类:
I类:批量与批量之间(同一色料)的色差
Ⅱ类:同一批量不同产品之间的色差
Ⅲ类:同一块砖表面不同部位的色差
瓷质砖色差产生原因:
1.原材料影响
原材料成份波动多产生1类色差 。
(1)众所周知原材料化学成份不稳定 , 特别是着色离子Fe、Ti含量变化 , 使坏体呈现的白度发生明显变化 。 Fe含量低 , 外观呈色好;反之 , 外观泛红至泛暗、泛青 。
(2)从原料颗粒分析 , 粘土中含有细颗粒石英、长石残砂等 , 不能过万孔筛 。 其含量高 , 会改变Ca、Mg、Na含量而影响烧成温度.从而改变砖的呈色 。
(3)从原材料的烧失量看 , 原料中碳酸盐、硫酸盐含量高 , 烧失量大 , 在砖表面易形成色点 。
2.配料影响
配料系统精度不高或人为造成配料不准 , 多易产生I、II两类色差 。
(1)生产初期 , 配料系统经过调校 , 配料精度好 , 时间一长 , 系统产生机械疲劳而影响配料量 , 从而影响原料成份波动 , 使不同批次砖呈色不一样 。
(2)由于人为操作不当 , 使不同磨次生产的泥浆成份波动也影响砖的呈色 。
3.泥浆性能影响
泥浆性能控制不稳定 , 可以产生I、Ⅱ、Ⅲ类色差 。
(1)泥浆比重不同 , 其水份 , 粘度都将变化 。 比重太大 , 水份相应少 , 粘度偏高 , 管道阻力大;反之 , 比重太小 , 水份大 , 粘度低 , 泥浆易沉淀 , 从而使不同批次、同一批次甚至同一块砖坏料的粉料颗粒分布不均而产生色差 。
(2)筛余量控制偏高 , 烧成温度高 , 砖瓷化程度低:筛余量偏低 , 烧成温度降低 , 砖瓷化程度好 , 使砖呈色不一 。
(3)在放浆和泥浆输送过程中除铁不连续 , 会使料含铁最波动 。 含铁量高处呈色差 。 含铁量低处呈色好 。
4.喷雾干燥造粒
粉料颗粒性能不稳定多易产生Ⅱ、Ⅲ两类色差 。
(1)粉料颗粒特别是色料颗粒应控制好 。 若色料整体颗粒较粗 , 呈色就差;整体颗粒较细 , 其呈色好 。 粗细不均 , 呈色不一致 。
(2)色料与基料级配不一致 , 其流动性不同 , 使粗颗粒落料 , 从而使砖中心与四周出现明显色差 。
(3)粉料水份不均 , 使同质量粉料所含干基不等 , 且其流动性也不同 , 导致分料现象 , 将影响砖的呈色 。
(4)粉料称量不准尤其是基料和色料的配比波动或者混料器混合不均匀将使砖产生色差是显而易见的 。
5.压制成型影响
压制成型过程主要产生Ⅱ类色差和Ⅲ类色差 。
(1)压机的成型压力特别是最大压力变化 , 会影响到生坏致密度波动 。 压力大 , 致密度好 , 生坯光洁度好 , 烧后呈色均匀;反之 , 最大压力小 , 致密度差 , 生坯表面粗糙 , 砖呈色差 。
(2)生坯厚度变化亦将造成砖的色差 。 厚度偏大 , 难于烧成 , 砖瓷化程度降低;厚度偏小 , 烧成容易 , 瓷化程度好 , 两者呈色不一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进行每天60深蹲30臀桥,三个月后,看臀线如何变化
- 短裙头一回见王后这造型,同国王颁发毕业证,特地穿制服裙变化大
- 变化美甲化妆史从古到今的变化过程
- Hedy从2010到2022年,这10年的美妆圈发生了什么变化?
- 女神李丽珍23岁女儿变化大!近照清纯精致不见龅牙,蜂腰长腿比妈还美
- 发型女人改变发型的三种好方法,变化大效果好,堪比整容像换脸
- 变化为什么有人“越长越残”,有人却“越长越美”?主要看这2个迹象
- 方法使用“硫磺皂”洗头一段时间后,身体或有这5个变化,早看早知道
- 孔雪儿Lisa被问“铁刘海”的秘密,有谁关注到她的表情变化?爱了爱了
- 舞台男明星都爱“脏辫”造型: 肖战刘宇宁酷帅, 任嘉伦风格变化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