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 , 学成回国的秋瑾结识了蔡元培、徐锡麟等进步人士 , 加入了光复会 。 后来再赴日本 , 又加入了同盟会 , 成为第一位女党员 , 全身心投入革命事业 。
1907年 , 离婚未果的她毅然与家庭决裂 , 声明脱离家庭关系 。
本文图片
按理说 , 逃离家庭的樊笼 , 秋瑾应该天高任鸟飞 , 海阔凭鱼跃 。 事实亦是如此 。
但 , 家人是她始终的牵挂 , 因为她深知家人对自己爱和包容 。
丈夫王廷钧对她既爱且敬 。 尽管不支持妻子“出格”的行为 , 甚至为了阻止她留学藏起了钱财衣物 , 但最后仍然请求日本朋友带妻子去国外 , 并带着四岁的女儿为其送行 。
在秋瑾赴日本留学后 , 王廷钧也辞官回乡鳏居 , 带着两个孩子过起了半隐居的生活 。
1907年初 , 秋瑾突然回到王家 , 索银二千两办大通学堂 , 王家明知这是反朝廷之举 , 却依然选择了支持她 。 但谁也没想到 , 拿到钱后的秋瑾竟和家人诀别 , 声明脱离家庭关系 。
如果家人对她恶语相向 , 甚至虐待她 , 谁都不会责难 。 偏偏王家上下对秋瑾是如此之好 。 在当时人眼里 , 这样的女人若非忘恩负义 , 就一定是疯癫了 。
面对乡人和亲友的唾骂 , 她没有任何解释 , 也不能解释 。 没有人能想到 , 一身侠骨的她内心也柔情一片 。 她正是明白自己选择的是一条不归路 , 在决定参与策划起义后 , 为了不株连家庭 , 才选择了这样的方式掩人耳目 。
一面是爱她的亲人和她牵挂的人 , 一面是灾难深重的祖国 。 该何去何从?答案早已明了 。 这一切 , 倘若是男子 , 试问有几人会唾骂?作为女人 , 即使在今天 , 也会遭遇非议 , 何况那个时代?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 这一切 , 秋瑾早在1903年中秋节之夜就预料到了 。 只是因为种种原因 , 起义最终失败 , 侠女从此化碧血 。
她牺牲后第三年 , 王廷钧因思念过度 , 郁郁而终 , 留下十二岁的儿子和六岁的女儿 。 所幸的是 , 她的一双儿女继承了母亲的优秀 , 得到好心人的抚养 。
儿子王沅德一生创办了许多民用企业 , 成为当地的首富 , 是一个有作为的爱国之;女儿王灿芝也像母亲一样文武双全 , 还成为了中国首位女飞行员 。
本文图片
在那样的年代 , 一个女人抛家弃子 , 为了一个缥缈的未来奔走呼号 , 明知少有人理解却九死不悔 , 她为的是什么?
这让我想起了弘一法师 。 李叔同 , 一个出生于富商之家的翩翩佳公子 , 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的的大师 , 却在39岁那年抛弃妻儿决然出家 , 过起了苦行僧的生活 。 他的日本妻子跪等三天三夜 , 也只等来了一句“爱 , 就是慈悲 。 ”
佛家讲慈悲为怀 , 他却为何对妻儿如此绝情?世人多不理解 , 甚至有人责其为“渣男” 。
这一切 , 法师不语 , 圆寂之时 , 留给世人“悲欣交集”四字 。
懂他的人自会懂得 。 或许 , 丰子恺谈及恩师的“人生三层楼”能解释吧:“我以为人的生活 , 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 , 二是精神生活 , 三是灵魂生活 。 物质生活就是衣食 。 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 , 灵魂生活就是宗教 。 ”
秋瑾的选择 , 不正是如此吗?
人类历史上 , 那些为了理想、为了信仰而献身的仁人志士还少吗?只不过 , 在那样的时代 , 他们的思想已远远走在了世人之前;只不过 , 我辈凡夫俗子还一直活在人生的第一或第二层楼上罢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早安,触摸心灵的心语 2022.4.25
- 奇闻异事中的智慧:做一个“卖铲子”的人(11)
- |肯把这些东西给你的人,才是真的爱你
- |五十岁,真正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深刻)
- |女人有过的男人多了,一般有这3个特征,男人要懂
- 婚姻|婚姻的无奈:30年光阴荏苒,讲述一个女人苦难的一生
- |军艺出身,根红苗正,三十而立的杨洋配成为“顶流”
- 缘分|男人不爱的信号:不同频
- |尴尬的95后:遭80、90嫌弃不靠谱,又遭00后嫌弃年纪太大
- |明朝“婆奸媳”案,荒谬与可笑背后的反思:永远不要试图考验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