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的丈夫对秋瑾百依百顺,秋瑾为什么与他断绝夫妻关系?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 , 早又是、中秋佳节 。 为篱下、黄花开遍 , 秋容如拭 。 四面歌残终破楚 , 八年风味徒思浙 。 苦将侬、强派作娥眉 , 殊未屑!
身不得 , 男儿列 , 心却比 , 男儿烈 。 算平生肝胆 , 因人常热 。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 莽红尘 , 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这首词作于1903年中秋节 , 据说是秋瑾与丈夫发生冲突后离家出走 , 寓居北京阜成外泰顺客栈时所作 。 这几天正和学生研读此词 , 搜索相关资料 , 觉得不少解说似有不妥 。
突然想到这几年 , 湘潭市政府正在对秋瑾作系统的研究 , 恰巧甘草子姐姐参与了该项工作 , 便不由自主想走近这个传奇的女子 。
词中 , 秋瑾反复抒情 。 或借明艳的秋色反衬内心的苦闷 , 或直抒胸臆说身为女子之不甘 , 抒婚姻之不满 , 叹知音难遇之遗憾 , 诉国家危亡之悲哀 。
|秋瑾的丈夫对秋瑾百依百顺,秋瑾为什么与他断绝夫妻关系?
本文图片

01
1907年7月15日 , 秋瑾从容就义 , 将生命定格在32岁 。
她的一生如流星划过夜空 , 虽然短暂却光华四射 。 有人赞其为侠女 , 是献身革命的英雄;也有人说 , 这样的女子太折腾 , 也太自私 , 她的家人为她牺牲了太多太多 。
的确 , 投身革命前 , 秋瑾的人生令人艳羡 。 生于书香世家 , 容貌清秀才情满腹 , 夫家是湘潭有“百万富翁”之称的王家 。
丈夫王廷钧小她两岁 , 文质彬彬且对她千依百顺 。 婚后 , 夫妻琴瑟和谐 。 王廷钧一边经营当铺一边延师课读 , 秋瑾则琴诗书画、练拳习武、打理家事 。
上有公爹公婆疼爱 , 下有聪明乖巧的儿女 , 这样的岁月静好 , 应该是绝大多数女人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 。
但她偏偏不与寻常蛾眉同 , 有着一颗叛逆的心 , 一副比男儿烈的肝胆 。
【|秋瑾的丈夫对秋瑾百依百顺,秋瑾为什么与他断绝夫妻关系?】她从小就有豪侠之气 。 因为在一个相对宽松民主的家庭中 , 她不但能够学习文化知识 , 还得以和兄弟们一起练习练拳骑马击剑 , 能干且有主见 。 后来秋家渐渐衰弱 , 作为女儿的她却自觉担当起家族复兴的责任 。
而王廷钧自幼娇生惯养 , 虽然没有纨绔子弟的恶习 , 也一直习文参加科举考试 。 但他只是一个资质平平、没有平天下之大志的凡夫俗子 , 只想守着一份家业 , 温馨宁静过完一生 。
这样的丈夫 , 显然无法满足秋瑾对他的角色期待 , 也不可能真正走进她的内心 , 更难赢得她的尊重 。
在别人眼中 , 他们是幸福的 。 但幸福只是一种心态 , 冷暖自知 , 别人眼里的幸福永远是“你以为的幸福” 。 无论丈夫多么爱家尽责 , 对她多么温柔包容 , 她和他总是不能同频 。
他要的是现世安稳 , 她要的是波澜壮阔 。 思想观念、价值追求的迥异 , 注定他们的婚姻是一个悲剧 , 不可能长久 。
终于 , 她骨子里流淌的热血在陪同丈夫入京任职的旅途中沸腾 。 那一年 , 她第一次接触到了西学 , 目睹了八国联军侵华后满目疮痍的祖国和清廷的腐败 , 心中无比激愤 , 立志献身救国事业 。
可丈夫不能理解她 。 在他眼里 , 这些是男人的事 。 可是 , 谁说女子不如男?自小就以花木兰为偶像的秋瑾 , 不屑做养尊处优的贵妇人的秋瑾 , 痛恨男尊女卑观念的秋瑾 , 面对丈夫的反对、族人的不理解 , 内心无比苦闷 。
八年的婚姻于她而言就是年华的虚度 , 温馨的小家就是困住她的樊笼 。
三年之后她再度随丈夫北上 。 这一次 , 她决然丢下一儿一女 , 自费赴日本留学 。 久在樊笼里 , 复得返自然 。 在日本 , 除了除了学习 , 她还结识许多优秀人才 , 他们一起办报纸 , 作演讲 , 写爱国文章 , 提倡男女平等 , 以推翻满清统治、恢复中原为己任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