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荔我们常说 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变气易命?( 二 )


如果秦始皇能够活在当代 , 他的长生梦想也许会得到科学家的支持 。 刚刚我看到的一个报道 , 生物科技公司Gero的科学团队最近在《理论生物学杂志》(JournalofTheoreticalBiology)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 , 在死亡率模型中 , 有两个参数随着年龄的升高而呈指数式增长 , 而Gero团队研究了所谓的斯特雷勒-米尔德文(Strehler-Mildvan , SM)相关 , 发现其背后并无真正的生物学原因 , 也就是说SM相关不是一个生物学的事实 , 而是一个人为的拟合性质 , 换言之 , 死亡率增长与年龄增长并无相关 。 虽然上述科研发现说起来很绕 , 但这个发现切身关系到现在 ,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得出结论 , 衰老是一种疾病 , 因此 , 可以治疗 。 科学家正在努力寻找方法来延长人类的寿命 , 许多抗衰老研究正在快速发展 。 例如 , 人体变歧杆菌含量的多少与人体的生长、机体代谢、衰老等密切相关 , 百岁健康老人体内变歧杆菌的数量要比普通老人高约100倍 。 根据这一研究结果 , 国际医学界提出了一个设想:如果人体内的变歧杆菌经过补充 , 能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 人类的平均寿命就可能达到140岁以上 。 目前 , 各种抗衰老研究干预的研究 , 比如基因技术还在迅猛发展 , 介入控制细胞的分裂次数和分裂程序 , 可使老化过程延缓甚至停止 , 这意味着 , 人类寿命的延长可能没有上限 , 甚至可活到宇宙尽头?——这真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发现(当然地球资源能否供给这么多长生人类 , 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 且按下不表) 。 只可惜一代雄主秦始皇早生了2200多年 , 急火攻心乱磕药导致只活了50岁 , 与作为财富象征的100吨水银及庞大的兵马俑军团 , 永葬于100-200年之内都不敢挖掘的秦始皇陵墓地宫的黑暗深处 。
什么是变气易命?“变气说”曾出现于东汉王充的《论衡·变虚篇》 , 其文曰:“说灾变之家曰:‘人在天地之间 , 犹鱼在水中矣 。 其能以行动天地 , 犹鱼鼓而振水也 。 鱼动而水荡 , 人行而气变 。 ’”《赵正书》所言的“变气”无疑是王充所说的“人行而气变” 。 在这一点上 , 是不是秦始皇很超前 , 两千多年前就预测到了今天人类的基因技术和抗衰老干预?也许 , 因为他是中国文化中的“法自我开”的异端 , 特立独行 , 开宗变法 , 习惯用不同眼光看事情 , 对既成事实不屑一顾 。 一般人、常人、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 , 知其不可为而不为 , 知其可为而为之 。 而颠倒常道 ,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 去做那种大多数人认为不应该做或做不到的事情 , 被认为是疯子、恶人的行为;知其可为而不为之 , 不去做那种应该做并且做得到的事情 , 则被认为是傻子、愚人的行为 。 孔子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典型 , 庄子是知其可为而不为之的典型 。 这个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是常人 , 知其不可为而不为 , 知其可为而为之 , 为历史奠定一个恒常的基础 , 但他们无法进一步推动历史的前进和发展;循行常道 , 至多只能给我们一个安定的人生 , 而无法给我们一个充满创造性和个性 , 因而真正有意义的人生 。 社会的进步、发展以及人生的真正意义 , 通常只能到“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与“知其可为而不为之”这两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去寻找 。
《赵正书》记载与《史记》有重大差异 , 比如秦始皇作为一代帝王痛哭流涕 , 不见于任何传世文献 , 但在《赵正书》中出现了两次 , 一次是在他临死前痛哭 , 充满了对“天命不可变”的失望哀痛 , 另一次是他怀疑李斯“侵主”而失控痛泣 。 此外 , 《赵正书》记载了胡亥继位是秦始皇听从李斯等建言后得到明确认可的 , 这真让人大跌眼镜!当然 , 我们绝不能拿《赵正书》来否定《史记》 , 毕竟孤证不立 。 但我从《赵正传》中看到了一个从神的高位被拉下来、个性尖锐创新到远超时代的秦始皇 , 给我的感觉无疑更加真实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