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荔美国一户人家无故发生了火灾 追随真实的直觉( 二 )
文章图片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甚至提出“直觉高于理性” , 他认为理智或科学只能认识物质世界 , 认识假象 , 获得暂时的相对真理 , 而不能得到生命(精神)的、永恒的、绝对真理或世界的本质 。 用柏格森自己的比喻 , 用概念去把握纯粹运动性的实在 , 就如用一个空网去打捞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一样 , 其结果只能是把实在的真正本质——绵延放过去了 。 所以 , 要回归永不间歇地冲动变化的“绵延”(duration) , 柏格森提出直觉主义 , 提出把握“生命冲动”这种真正的实在 , 只能靠非理性的直觉 。
掌握所有的事实 , 做出清楚且无可辩驳的选择当然很好 , 但人生并不总是如此 。 我认为首先要尊重自己的直觉 , 一个人的直觉往往代表你内心真实的想法 , 而当你了解了自己的想法 , 你才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 就是史蒂夫?乔布斯所说的:“你的时间有限 , 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 。 不要被教条所限 , 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 。 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 。 最重要的是 , 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 , 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 , 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 ”
说到直觉 , 以爱情为例 , 靠直觉爱上的 , 往往是个性及其鲜明 , 或与自己差异很大的那类人 , 相处中 , 才发现他身上吸引我们的那些 , 也会将我们磨得皮开肉绽 。 爱情最吊诡的一点是 , 它属于非理性范畴 , 是人性中非理性因素的一次或大或小的爆发 。 在爱情发生时 , 一切理性因素全都远远规避 , 违反现实的规范 , 违反世俗的观念 , 金钱权力社会地位全都不在考虑之列 , 就连根据身体特征建构起来的行为规范 , 如年龄规范、性别规范、美丑妍媸之类全都被抛到一边 。 它像极了一股汹涌的水流 , 无坚不摧 , 一旦受阻 , 会变得狂暴 , 有杀伤力 。 于是有人决定不再跟着感觉走;决定不再需要那种电光火石 , 欢乐与痛苦同样深重的爱;决定将爱情与婚姻分开对待;决定相信有一种男人注定只适合恋爱 , 于是她通过各项繁琐的条件匹配的理性分析 , 走向了一段势均力敌的功利婚姻 , 虽无激情之爱但却可以过一种普通温馨生活 。 至于哪一种好 , 在于她信赖理性判断 , 还是情感判断 。 理性判断会消伐情感的丰富性 , 而让事物索然无味 , 因而也就不会失去理性选择的能力 。 喜欢一个人不会痛苦 , 爱上一个人才会刻骨铭心地欣悦和痛苦 。 但虽然爱情有时会变成如此凶险的一件事 , 古往今来还是一代代人前仆后继沦陷其中 , 在其中炫晕和失控 。 爱情会让人神经质般细腻 , 如同此文开篇说到的母亲与孩子的粒子纠缠作用 , 心心相印就是直觉般的心灵感应 , 与心爱的人在一起 , 不需要言语也能感受到对方的的气场变化 。 不过 , 如果你真正投入的话 , 爱情要求的就是全部的投入 , 这个需要非常大的能量 。 多少人觉得爱情当中的能量过于巨大 , 自己承受不起而主动放弃 。 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相信自己的直觉 , 什么时候不能相信;我们如何在职场和个人生活中作出更好的选择 , 的确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 最后 , 我们通过各自的选择 , 领受了各自不同的人生 。
你问我选哪一种?我会安静而勇敢地追随真实的直觉 , 而且以我生命所有 , 捍卫并保有它的纯粹 。 人类很自负地认为自己拥有自由意志 , 我们确实容易有这种错觉 。 不过受弗洛伊德的影响 , 我一直觉得人绝大部分时间是受自己“潜意识”支配的 , 而直觉 , 就是历千万年之经验而形成的微观智慧 , 冥潜于灵性的最深层次 , 偶尔升上来 , 必是大有作为 。 宏伟、精彩的事物 , 都是由人的本能直觉来成就的 。 若有神助 , 其实是人的自助 。 只是直觉最为敏感脆弱 , 一碰即碎 , 稍有冒犯 , 便会逃走 , 一起贪念 , 便会消失 。 当下在信息海洋中打滚 , 淹没在海量交往与海量信息中 , 更是渐渐失去直觉 , 接受的信息越多紊乱 , 洞察力就越低下 。 那从高处、远处 , 触及那里 , 这里 , 穿透过来 , 又穿透过去 , 电光火石一般的刹那领悟 , 已越来越不易捕捉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作者:黎荔“百越”之说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南方之百越
- 作者:黎荔现在的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巨系统 混沌之变量
- 作者:黎荔冯唐曾在他的那本有趣的书《三十六大》中 与世界最初的爱恋
- 作者:黎荔我是个特别喜欢流连于博物馆的人 流连于博物馆,走近历史深处
- 作者:黎荔喜欢“玉人”这个词。|玉人竟何在
- 作者:黎荔有一个关于陌上花的故事 一封关于陌上花的情书
- 作者:黎荔有人读了《所有美好都有期限》这篇小文 以白玉兰来回答
- 作者:黎荔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 四月的残忍
- 作者:黎荔一个虎口没能脱险的人间惨剧 让我们来谈谈恐惧
- 作者:黎荔我见过许多逃离土地的人。|我见过许多逃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