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这篇文章我不知道怎么取标题

小A:“你不是大学生吗?怎么还会写错字 。 ”
类似的语调还有:
“你不是大学生吗?为什么不会炒菜做饭?”
“你一个读书的 , 我是个没读书的 , 当然都是你讲的对 。 ”
“我一个没读书的怎么能和你一个读书的比”
“这个你不会吗?你不是上了学读了书吗?”
……
这样的对话 , 对于小A来说 , 真是屡试不爽 , 每次都能奏效 , 小A也深谙此道 , 从来都不吝啬表达ta的这番言辞 。
当事人小S一脸懵 , 但更重要的一点 , 小A说的这些话 , 为什么能对小S奏效 。
画面一:
小S:“嗯 , 这个字确实写错了 。 "
小A:还以为你们有多厉害 , 原来就这样……”
……
画面二:
小S:简单的饭菜的我会弄 , 复杂一点的饭菜确实不太会 。 ”
小A:学校都教给你们什么 , 怎么连最基本的技能都不会 。
……
画面三:
小S与小A正在讨论某一个话题 , 当小A回答不了或者自尊心受挫时 , 小A直接用一句话就终结了话题:你是读书的 , 我一个没读书 , 怎么会知道 。 我哪说得赢你 。 你说的都是对的 。
……
对于小S而言 , 自己只是在如实的描述一个事实 , 而对于小A而言 , 小A们等的就是你如实的描述的一个事实 。
小A无法诚实的表达自己的缺点或者不理想的地方 , 小A们既欣赏小S的坦诚 , 一边还会蔑视小S(真是个傻孩子 , 一点都不会拐弯抹角) , 一边又会挑这个诚实的点来攻击小S , 小A会觉得:真傻 , 都不会狡辩一下吗?看我等会怎么说赢你 。 对于小A而言 , 语言上能够赢你 , 就是胜利 。 但这个胜利的快乐是短暂的 , 事后 , 莫名的空虚感或者虚无感会来得更强烈 。
小A是这样的人物属性 ,在亲密关系里 , 小S无论如何回答 , 小A都不会是满意的 , 你做第一种选择是错的 , 你选择的第二种也是错的 , 你做的第三种选择也是错的…… , 小S不管做什么 , 小A都能够“制服”你 , 换一句话说就是控制你 。
可能小A不是有意为之 , 但小A却是以这样的方式掌控着ta身边的一切 。 小A全然不知的是ta现有的应对模式 , 是复制了ta成年家长的对待自己的模式 。 ta只是习得了ta的成长方式 。
更深层一点去探讨 , 也许在过去的时代 , 能言善辩、巧言令色 , 可能才是基本的生存之道 , 让自己活得更好的一个原因 。 面子即使是假的 , 也是面子 , 换个语言描述 , 是面具 , 面对不同人的需要不同面具 。 而这个面具带久了 , 也就忘了原本的自己 , 而把面具当成真实的自己 。 或者说 , 只有有着这样品质的人才可以“发展的更好”或者生存的“更好” 。
有见过这样的一些画面 , 小A可能对于家人很吝啬 , 但对于亲属、朋友与邻居很客套或者非常友好 。 自己都不舍得吃的某样全部或者大部分分享给自己的亲属、朋友与邻居们 。 小A的家人可能都羡慕自己都没有 , 为什么别人可以有 。 当小A的亲属、朋友与邻居们向小A表达感谢与赞美之词 , 小A感受到了自己的全部存在感 , 因为只有在这样的不断讨好与“付出”中 , 别人才会发现小A们身上的优点与品质 。
这里延伸一下:
小A对于这种被看见 , 被感恩的感觉 , 超过了原本事情应该有的正常发展轨迹 , 即我的感受即是家人的感受 。这有点像是母婴关系里 。 婴儿感知到的就是这个世界的全部 。 我需要“乳房”时 , 妈妈的“乳房”就得出现 。 而被忽视 的婴儿在长期忽视当中 , 发展出了自己应对的方式 。 我不需要妈妈的“乳房” , 我能自己给自己一个虚假的“乳房” , 婴儿自己能幻想出一个虚假的好客体 。 比如 , 将来长大后 , 决不是父母的模样 , 但事实是重新了复制了父母的应对方式 , 最终活成了父母的模样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