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这篇文章我不知道怎么取标题( 二 )


对于小A而言 , 强大个体是我掌控不了的 , 但我可以利用现有的位置与资源 , 控制比我更弱小的个体 。 如亲子关系、父母掌控着孩子 , 所有的一切最终都会因为一句:我都是为你好 。 而终结所有的冲突 。 此时此刻的父母就像“婴儿”一样 , 我身边的一切 , 必须按照我的意志进行或者存在 。
对于讨好亲属、朋友与邻居 , 像极了“婴儿”讨好自己的父母 , 只为赢得父母的关照与呵护 。 为了得到这些被看见与被关注 , “婴儿”极力讨好 , 甚至发展成为与本有品质相反的品质 。 我只有乖、只有笑、只有听话、才可以得到父母的关注 。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样的对话里的人物角色性格 。
小A属于在认知层面或者学识层面并不是那么高的人且和小S的关系可能是亲属关系或者说比较近的熟人关系……
小S对于小A而言 , 是一个理想化的形象 , 并且这样的形象比较多的出现在亲密关系里 。 而这个理想化的形象是小A对于自我理想化形象的内心投射 , 因为自身无法做到理想化 , 所以就把这个形象放到了生活当中具体的某个人身上 。
当小S不符合ta预期的人物设定 , 这个理想化的形象幻灭 。 小A就开始从言语上攻击小S , 小A更想攻击的是自己的理想化的形象 , 换个角度而言 , 是对自我的攻击 , 因为小A无法攻击自己 , 因为攻击自己 , 会令自己陷入冲突与焦灼当中 。 小A无法让自己陷入这样的境地 , 所以他需要一个假想的客体 , 或者说现实当中具体的人物形形象或者客体 。
可笑的是 , 这个客体是ta们亲密的人 , 如父母与孩子的关系、长辈与晚辈关系、朋友关系…… , 因为小A无法攻击ta们所认为的比自己更强大的个体 , ta们需要一个ta们能够掌控或者说认为比自己弱小的个体 。 因为小A们知道 , 这些话 , 有且只对小S们起作用 。
因为小A们了解小S们 , 所以小S们成了牺牲品 。
为何小A们的话 , 总是起到作用?
对于小S而言 , 长期都是在被打压之下、被对比之下、不被看好的情况下长大的孩子 ,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知识增长 , 以及认知水平的提高 , 摆脱了原生家庭 , 开始对很多事情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
但人在情境中 , 当身边的人指责与打压时 , 特别是亲密之人 , 如父母与长辈 , 你总是想要证明与辩解 , 不是这样的 。 就如同一个小孩子在呐喊:你们看看我 , 看看我原原本本真实的样子 , 你们不应该只是看到我身上某一个点 , 你应该看到我的全部……”
小S因为长期的被打压 , 所以很想让自己变得优秀 , 因为只有优秀 , 别人才不会攻击与指责自己 。 但同时潜意识又告诉小S , 你不用对自己过于严苛 , 人无完人 , 你已经很优秀了 。 所以 , 于小S而言 , 内心的冲突由此而产生 。 小S既不想要被否定 , 也不想要被指责 。 面对否定 , 小S也会用一个理想化的形象让自己对号入座 , 也许就该像他们所说的一样 , 这些我都是会的 。
按照正常的角度分析与探讨:
1、关于写错字 , 成年人在大学毕业之后 , 如果经常是手机打字或者电脑打字 , 不在纸上写字 , 很容易忘记字怎么写或者出错 。 而普世的价值是:那些少见的字写错是情有可原的 , 少见的字能写的出是相当厉害的 , 对于普通的字写错 , 是个令人震惊且不能接受的 。
2、关于做饭 , 现在年轻人做饭 , 更科学更健康 , 并且和父母的做饭方式会有冲突或者不一致 。 所谓的好与不好 , 也只是个人化的定义化而已 。
3、关于讨论某件事情而起争执 , 小A们只想保全自己自尊与面子 , 小A根本不在乎事情原本的样子 , ta们需要的是你的讨好与仰慕或者、被看见…… 。 正所谓智者不言 , 沉默有时候也是一种表达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