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家是怎么研究长大成人的?( 四 )


向成年过渡的变化与国家相关政策密切相关 。 中国青年的向成年过渡可能会到受“上山下乡”政策、独生子女政策、1980年婚姻法、户口登记、家庭政策等政策的影响 。 分不同队列来看 , 1960-1969和1970-1979出生队列由于受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 , 更有可能被划分为已婚少子类别 。 1940-1949出生队列更有可能被归类为已婚大家庭 , 主要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计划生育政策尚未实行 , 其成年轨迹具有早婚和多育的特征 。 初婚年龄在1970年代首次上升 , 在1980年代初又下降(Davis 和 Friedman , 2014) , 但可能受1980年《婚姻法》的影响 , 又恢复上升趋势 , 推迟了1970-1979出生队列的初婚年龄 。 此外 , 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也塑造了青年向成年过渡的轨迹 。 例如 , 与经历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1950-1959年一代相比 , 年轻的一代的部分成员更早地过渡到结婚和为人父母(Yeung 和 Hu , 2013) 。 职业轨迹也受到教育和就业政策的影响 。 例如 , 1930-1939和1940-1949出生队列的相当一部分人被归类为长期学习和农业就业类别 , 他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可能与1950年代的扫盲运动有关 。 又如 , 与其他队列相比 , 1940-1949和1950-1959出生队列更可能落入低教育和农业就业类别 , 这可能与1960年代中国“上山下乡”政策的实行有关 。 1960-1969和1970-1979出生队列主要归为长期学习和稳定就业类别 , 这可能是由于1978年恢复高考和1980年代九年义务教育政策的实施 , 这些群体的受教育水平有所提高 , 而他们稳定的就业状况还与当时的子女接班制度和工作分配制度有关 。
不同的队列 , 不同的命运 。 今天正在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也正在经历一个完全不同的成长过程 。 以谷爱凌、苏翊鸣为代表的这一代青少年未来会呈现怎样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成长轨迹 , 值得我们去期待 , 关注与追踪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文献:
【|人口学家是怎么研究长大成人的?】Wang, Dianxi, and Yufeng Zhao. "A potential new pattern of pathway to adulthood is emerging in China." Demographic Research 44 (2021): 1023-1056.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