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荔前几天 生来如此敏感( 二 )


同样细腻到一枝枝的神经纤维在身中战栗的才女张爱玲 , 一阵风吹过树微微的颤抖 , 旁人或许不会在意 , 而她会敏感的留意在心 。 且不说她的婚姻不顺、家庭失和、去国离乡、寂寞孤老 , 据张爱玲的遗嘱执行人林式同说 , 从1984年8月到1988年3月这三年半的时间内 , 晚年寓居在美国的张爱玲 , 平均每个星期搬家一次 。 这似乎是夸张 , 因为这样算下来 , 张爱玲光晚年的搬家次数就达到180多次;再加上此前她一辈子从中国内地到香港再到美国 , 搬家至少也有20次以上 , 那总数就超过200次 , 绝对是世界之最 , 要上吉尼斯世界纪录了 。 张爱玲如此频繁地搬家 , 仅仅是为了“躲虫子” , 一种她认为来自南美、小得肉眼几乎看不见、但生命力特别顽强的跳蚤 , 故得了皮肤病 。 她随身携带着简易的行李 , 只要在栖身处发现跳蚤 , 就马上离开 。 这其实更多是一种强迫症 , 是心理变态 。 她敏感到在19岁时写的散文《天才梦》的结尾 , 就已经预言了自己的一生:“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 , 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 。 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 ,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 , 爬满了蚤子 。 ”
作者:黎荔前几天 生来如此敏感
文章图片
现代人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高压 , 如果过于敏感 , 那么人的意志与朝气将很快被消磨殆尽 , 而拥有一种不在乎的态度 , 也许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 甚至许多现代人的疾病都是源自心理因素 , 敏感的人更容易由于心理因素导致躯体反应——就如胃溃疡是因为对爱情的渴望不能满足的躯体反应 , 而哮喘则是“心灵的哭喊”一样 。 对于高敏感个体 , 我们安之若素的东西 , 可能对他意味着巨大的变动 , 我们久而久之的习惯 , 对他来说往往是强烈的不适 。 平和之人 , 纵是经历沧海桑田也会安然无恙 。 敏感之人 , 遭遇一点风声也会千疮百孔 。
但有些职业就是必须敏感的 , 正如手指纤纤的人适合弹钢琴一样 , 内心敏感、丰富的人才适合当作家 。 一个人在生活中不敏感的人 , 我首先怀疑他可能当不了作家 , 即使当了 , 也不可能写出“敏感的作品” 。 因为敏感 , 他对外界的人和事的反应 , 会特别强烈、特别细腻 , 全部的狂热和焦灼 , 都是从一个点上派生出来的 , 那个点就是敏感 。 它简直有着巨大的、无法抵御的能量 。 它引发了一场场没有尽头的燃烧 , 让人激悦而颤栗不已 。 所以他容易受伤 , 而写作就是一个自我疗伤的过程 。
作者:黎荔前几天 生来如此敏感
文章图片
我也常常为自己的过度敏感所恼伤 , 有时细腻得可以产生第六感 , 与有些人相处交往 , 不需要言语也能感受到其情绪变化 , 觉得与自然中的花草动物是息息相通的 , 朝晖夕阴阴晴圆缺都会引起情感的微妙变化 。 但敏感性也有坏处 , 有时 , 对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高度敏感 , 还有对心灵的最真实、最细微的感受进行触摸 , 许多事情 , 许多感受 , 就会如一团纠缠在心底的蓝色丝线 , 一头连着心跳 , 而另一头蜷缩成坚硬的结 , 时不时像小石子一样硌得难受 。
尽管这种敏感 , 曾经使我失去过最为美好的东西 。 但我仍然要说 , 它是必须的 , 神圣的 , 是须臾不可离身的……它是人的一份命性和根据!一切都需要力量——需要一个点 , 派生出来的力量——需要一颗品质优异的种子 , 慢慢地伸出根须 , 深深地扎入 , 渐渐地烂漫地去汲取 。 这个点就是敏感 , 对于流动于生命之中的原力的敏感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