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新冠后 , 家住上海浦东新区的高嘉宸在临港方舱住了7天 。
27岁的高嘉宸来自江苏 , 2019年大学毕业后在一家文化传媒公司工作 。 住进方舱后 , 他开始在朋友圈里记录下方舱生活 , “保存下一小块大时代的碎片 。 ”
在他的“方舱日记”里 , 有隔离中不忘保持“腔调”的爷叔阿姨 , 也有出舱前用笛子吹一曲《送战友》把大白感动哭的康复者 。 7天里 , 他看到出舱的人越来越多 , 进舱的人却越来越少 , 原本熙熙攘攘的方舱变得空旷寂寥 。
高嘉宸的“方舱日记”在朋友圈连载 , 一到时间点 , 就会有好友“催更” , 有来自江苏的老乡为他的日记点赞 , 也有朋友留言说 , 看完了日记才能睡觉 。
回看在临港方舱的这七天生活 , 高嘉宸颇有感慨 , 他感受到方舱里医护人员的辛苦 , 也体会到在上海生活的普通人的人间百态 。
本文图片
高嘉宸离开当天去大白的合影 。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5月5日晚 , 高嘉宸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他希望疫情结束后 , 能赶快回公司上班 。 “现在最期待的是回公司上班后 , 和同事们一起聚餐 , 吃火锅!”
以下是高嘉宸写的“方舱日记”:
4月25日12:13
22号下午 , 开始陆续感到头疼和发烧 , 尤其到晚上 , 烧得打冷颤 。 一开始还以为是普通感冒 , 毕竟近一周以来没有出过楼道 , 最远也只是到门口扔垃圾 , 完全不知道暴露途径 。
?24号早上10点 , 接到疾控中心电话 , 告知23号的核酸检测是阳性 , 下午3点会转运至方舱 。 将信将疑地做了下抗原 , 当T慢慢出现一条细细的红线 , 行吧 , 收拾 。
下午坐负压救护车到达转运中心 , 等了2个小时后坐大巴到达临港方舱 , 由临港集团和浙江医疗队负责 。 入院大礼包里基本上考虑到了所有生活物资 , 连毛巾都分了一大两小 , 还有水星家纺的全新床上用品 。 稍嫌考虑不周的 , 可能就是床单比床大两倍 。
【|方舱日记|住了7天被朋友“催更”,熙攘的方舱已变空旷】临港方舱是上海条件比较好的方舱 , 24小时热水供应 , 有独立的淋浴隔间 。 我感觉吃的睡的都可以差一点儿 , 但是澡不能不洗 。
看同一区域提前入住的人 , 每个人都有一个三只松鼠大礼盒 。 不知道明天会领到什么 , 好期待 。
4月25日23:02
迷糊睡了一夜 , 听取鼾声一片 。
4点半 , 被大白叫醒做核酸 。 也不知道为什么在4点半做核酸 , 可能这个时间的鼻涕成色最好吧 。 这是我做过最深的鼻拭子 , 感觉一路捅到我脚后跟 。
6点钟 , 被邻床大爷叫起来吃早餐 , 过了这个点就没有了 。 第二次被叫醒的时候 , 我才明白为什么昨晚的病友们9点就全部睡觉 。 果然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
8点钟 , 再次被大白叫醒 , 给我套上了一个纸手环 。 从此 , 我作为“人”的符号从前一个月的2-604变成了A3-1F-02-0055 , 感觉自己一下子厉害了好多 , 多了好几个前缀呢 。
第三次被叫醒以后 , 再也难以入睡 。 每次有大白路过 , 我都会从睡梦中惊坐起 , 然后看着大白匆匆忙忙地一路走远 。
上午处理了一些工作 , 在方舱溜达了一圈 。 看到招募方舱志愿者的二维码 , 进群以后一直没有啥活儿给我们安排 。 不知哪位患者用油性笔在方舱墙壁上留下几幅风景画 , 写着向浙江医疗队致敬的话语 。 画得挺好的 。 看看病床 , 看看墙 , 看看浦东和苏杭 。
傍晚拿到了凌晨的核酸检测结果 , 两个数值分别是26和27 。 我模糊地记得核酸阴性的标准是这两个数字小于35 。 去护士站询问了大白 , 告诉我阴性的标准不是小于35 , 而是大于35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讲真,这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记住了
- 知乐|知乐日记:梦想家的指引,在创造的过程中体验成长
- 流金岁月|隔离日记(二十三)流金岁月
- |“老伴走后,在儿子女儿家各住了一个月,我果断住进了养老院!”
- |33岁女博士留下70篇临终日记,10年后丈夫:我没再婚,儿子成学霸
- |居家观察第3天,写篇日记感想
- |我往窗外一看,同事正在楼下找采访对象|封控日记
- 可秉义|亲家之间不想结仇,有些事就别做,尤其是以下三件,记住了
- 上海|日记里,每一个字都见证了我用心守“沪”你的样子……
- 上海|延迟婚期建方舱教室…各地医疗队同心守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