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上文的期望效应和主观体验的概念 , 我们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定律是怎么通过人际交往影响我们的认知 。
本文图片
在现实和预期产生巨大差异的时候 , 我们倾向于会对他人的行为产生一种出乎意料、不可思议的惊叹 。
我们会因为一向叛逆的孩子突然表现良好而形成一种强烈的正向感觉的判断 , 这种正向感觉判断重新主宰了身边的人对他的认识 , 以至于以往他的劣迹都可以被原谅 。
对于一向懂事、表现良好的孩子 , 我们会认为他们听话顺从、符合大众的期待与他们“好孩子”的身份是相互协调的 , 他一直以来温顺谦卑的态度也与他平日里所获得的赞扬和褒奖是相匹配的 。
但倘若他们突然变得淘气、惹是生非 , 则出现了一种不协调感 , 选择“唾弃”的方式给予他负面评价 , 给予的负面评价越极端 , 更有助于调整我们的认知失调 。
本文图片
这一定律在职场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 其中一个核心原则就是:一开始太好了 , 一旦接下来没有以前的好 , 那就是不好;一开始不好 , 接下来稍微好一点 , 都是特别好 。
由此带给我们在人际交往当中的启示就是 , 管好自己的虚荣心 , 一旦夸大自己的能力 , 无法持续性地付出之后 , 当真正遇到自己能力范围外的事情 , 自己却无能为力的时候 , 便会失去他人的信任 。
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 很多也是由此产生的 , 他们习惯于用高标准要求别人 , 对自己却格外宽容 。
无可否认的是 , 人作为一个社交动物 , 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是有社交需求的 , 人的社交从动机来看也基本是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 即生存需求和情感需求 。
本文图片
生存需求主要体现在为了参与人际关系当中的集体利益分配 , 在这种情况下与人交往就有较多的外部性和现实考量 , 典型的职场中的上下级关系、权力关系和情侣前期之间的关系都是为了满足我们的生存需求 , 而这种关系也更加遵循关系当中的人性逻辑 。
而与此相对应的在生存之余生发出来的情感需求 ,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密关系 , 比如伴侣、家人、关系亲近的好友等等 , 与他们之间的情感关系更需要的是共情和理解 , 他们是维持我们内心能量平衡的调节剂 , 但也是让位于生存需求的 。
本文图片
【|总是不招人喜欢、对朋友感到失望怎么办?心理学教你两个底层逻辑】对于人生而言 , 对稳定关系的追求、对地位的渴望和对新知识的探索十分重要 。 我们需要意识到自身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 对行为的底层逻辑了解得越深刻 , 越容易洞察内心 , 预测未来 , 激发行动力、达成共识、高效合作 , 在人际关系当中也就越能够游刃有余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苏提达不再是“小媳妇”,同框婆家小姑子底气足,地位提升变强了
- |心理学:当一个人出现这3种细节表现时,不用怀疑,他很嫉妒你
- |一个男人是不是真的喜欢你,这些小细节是装不出来的
- 这个男人|男人心里放不下你,会通过以下行为表现出来,中两个就是爱你入骨
- |精妙的台词,永远念念不忘
- |如果你不想失去一个人,就不要有这三种行为
- |男女之间到底有无纯友谊?五个年代的人的回答,很不一样
- 家暴|网红徐大宝:我正遭受家暴,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撑到离婚
- |丈夫为湖南孕妻准备上百道辣味菜:不能代她怀孕,就做好后勤
- 甘于平凡的勇气,不是让你妥协,是以爱自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