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有关于线上心理咨询的专家答疑
如何判断线上心理咨询是否适合自己?
【|疫情中的我越来越抑郁,线上心理咨询有用么?】哪些方面可以帮助我判断对方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是否专业合规?
对于线上心理咨询的效果 , 我应该抱有一个怎样的预期?
接触线上心理咨询时 , 出现哪些情况可能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2020 年疫情刚开始那会儿 , 上海交大做过一项调研 , 显示疫情最严重时 , 全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出现了抑郁、焦虑、失眠和急性应激……封锁下 , 自我关照成为几乎每个人都绕不开的话题 。
我常年在网上做精神健康知识的科普 。 这两年 , 热心网友推来很多互联网救助资源 , 有重点高校整理的心理疏导贴士 , 也有团体机构组织的免费咨询 。 一定程度上 , 疫情改变了精神卫生领域的面貌 , 整个行业都更依赖于网络来提供服务 。
但技术发展飞快 , 完善行业机制的脚步却“慢了一拍” 。 最近 , 甚至还出现“直播连麦”心理咨询这种存在明显问题的方式 。
乱象丛生 , 让很多人疑虑却步 。 那么 , 心理咨询究竟是怎么从多数人印象中的“医生+躺椅” , 发展出如今沿着网线对话的模式的呢?
本文图片
图片来源:Giphy
定期咨询很难实现
对我个人来说 , 线上和线下的心理咨询几乎是同一时间开始的 。
2014 年 , 因为出现了很严重的抑郁 , 我不得不休学 , 接受治疗 。 那时 , 我故乡成都的精神健康资源并不是很丰富 , 甚至可以说 , 一些医生对于心理疾病的认知还非常落后——我至今记得 , 在一次咨询过程中 , 华西医院一名医生指着我怒骂不孝 , 让我滚出去 。
因此我选择了到上海治疗 。
上海的朋友们大多很熟悉一句玩笑话 , “宛平南路 600 号 , 这是家的呼唤” 。 对于当时的我以及很多病友 , 定期去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以下简称“精卫”)报到却是无法抗拒的日常 。
我当时住在一个老的公房小区 , 最近的地铁站是 9 号线的七宝站 。 数个大型老旧公房小区群聚于此 , 房租相对低廉 , 居住着很多打工人 。
印象中 , 当时并没有完善的网上挂号渠道 , 只能依靠线下抢号 。 我固定看的两位温柔医生都只在上午出诊 , 想挂上午的号 , 最晚就得十点到那里 。 这意味着八点就得出门 , 在摩肩擦踵中试图挤上一班地铁 。 我至今记得在早高峰时期 , 要等四、五趟地铁把排在我前面的人都装走了 , 才轮得到我挤上车 。
本文图片
图片来源:Unsplash
无疑 , 对当时抑郁很严重的我来说 , 这趟旅程并不是那么好走的 。 如果说对于上班族 , 等四、五趟地铁去公司只是痛苦 , 对于当时的我 , 可谓艰难 。 严重抑郁往往伴随失眠 , 而这趟旅程的艰苦 , 则会让我前一天晚上的失眠愈发加剧 , “顺理成章”地无法出门 。
好几次 , 我连复诊拿药都因此错过 , 更别提没那么硬性的心理咨询 。 如果爬不起来 , 我就只能联系咨询师 , 说咱们线上吧 。
电子屏无法做到的事情
不论线上还是线下 , 我当时的咨询费用是一样的 。 但有过抑郁经历、求助过心理咨询的一位学姐曾告诉我 , 她的咨询师线上只收线下一半的价钱 , 毕竟 , “比起面对面的咨询 , 线上的效果到底要差一些” 。
这是非常普遍的一种认知 。 显见的原因是 , 心理咨询不仅仅是聊天 , 还包含了各式各样的交流方式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房是我儿子的,腾主卧给我女儿住”婆婆自信满满,儿媳拿房产证打脸
- 闪婚|回顾:年轻小伙闪婚中年富婆,结婚三个月就受不了:你放过我吧
- 01傅首尔在《奇葩说》中说过一句话:藏不住的崩溃只是伤痕 苦尽甘来是人生中的一种修行
- 宁檬|请叫我总监:利用宁檬、陆既明,她才是全剧最通透的女人
- 今天在整理电脑资料时 缘分未尽的你我却走在了相反的两侧
- 这世间 好想你,此情不渝一份相思,深深几许,连我都说不清楚
- 我所说的一个人 一个人,并非独处时的一个人,而是心理上的一个人
- 01人间四月芳菲尽 你我之间,无需言语表达
- 陈炳楠|老艺术家陈炳楠离世,123字遗书公开:人生的舞台我先谢幕了
- 恋爱|蔡岩峻|我为什么反对人们点评自己的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