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六十,真正厉害的人,与儿女交往,会讲“拆屋效应”

|人过六十,真正厉害的人,与儿女交往,会讲“拆屋效应”
本文图片

01
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博弈场” , 你我时时刻刻都需要跟别人博弈 。
【|人过六十,真正厉害的人,与儿女交往,会讲“拆屋效应”】去菜市场买菜 , 我们要跟别人“砍价” , 这就是博弈;去跟客户谈生意 , 我们要争取利益的最大化 , 这就是博弈;在求别人帮助的时候 , 我们要以最小的代价 , 获取别人的信任 , 这就是博弈 。
其实 , 我们每个人都是棋手 , 同时也是别人的棋子 , 如何做到“破局” , 如何做到实现自己的目的 , 那就得看我们自己的本事了 。
更重要的是 , 这里谈到的博弈 , 不仅跟外人有关 , 还跟我们的亲人有关 。 可以说 , 家庭 , 也是一个博弈的场所 。
对于一个老年人来说 , 他该怎么做 , 才能更好地养老 , 甚至跟儿女处好关系呢?
一般人会觉得 , 跟儿女处好关系 , 只要拿出“道德说教”来要求儿女就可以了 , 反正自己是家中的长辈 , 就不怕儿女不听自己的话 。
像这样的想法 , 未免就有些过分“蛮横”了 。 况且 , 每个人都有“逆反”的心理 , 也不喜欢别人的说教 , 那倚老卖老 , 不懂得博弈的老人 , 就很容易吃亏 。
人 , 如果可以选择 , 就还是讲“拆屋效应”比较好 。
|人过六十,真正厉害的人,与儿女交往,会讲“拆屋效应”
本文图片

02
拆屋效应 , 是利益最大化的策略 。
鲁迅先生曾于1927 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 , 譬如你说 , 这屋子太暗 , 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 , 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 。 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 , 他们就会来调和 , 愿意开天窗了 。 ”
鲁迅先生的这段话 , 就催生了这么一个观念——拆屋效应 。
由于所有人都习惯折中 , 觉得我自己占了便宜最好 , 所以我们在提出目标的时候 , 要适当地往上提 , 而不要老老实实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
你想打开天窗 , 那你不能跟别人说要开一个天窗 。 为什么呢?因为别人觉得自己没有占便宜 , 也就不能白白地便宜了你 。 如此 , 别人就会拒绝 。
如果是内心好一点的人 , 就会适当让步 , 跟你说只能打开半个天窗 , 这已经是最大的让步了 , 希望你能接受 。
既然如此 , 为什么我们非要那么老实 , 总是说出内心的所思所想呢?
一旦我们跟别人说 , 我要把整个屋顶都拆掉 , 相信每个人都会不同意 , 而选择让步 。 这个时候 , 我们只要提出自己“打开天窗”的想法 , 那就水到渠成了 。
拆屋效应的本质 , 就是给别人一个退让的台阶 , 让别人觉得自己占了便宜 。 而我们的做法 , 就是将这些台阶适当提高 。
|人过六十,真正厉害的人,与儿女交往,会讲“拆屋效应”
本文图片

03
拆屋效应 , 对于家庭的博弈 , 很有意义 。
人到晚年 , 我们该如何跟儿女交往呢?五个字 , 不能太老实 。
比如你希望晚年的时候儿女能够照顾你 , 那你会怎么跟儿女说呢?
99%的人会跟儿女说:“儿子/女儿啊 , 父母老了 , 也需要你们来为我们承担责任了 。 我以往是如何养你的 , 你未来就如何养我 , 不能不孝啊 。 ”
这番话 , 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 , 听起来也没有什么问题 。 但是 , 有一点特别怪 , 什么叫“不能不孝”呢?
一般来说 , 儿女听到了这些话后 , 都会不高兴 , 觉得有人用“道德”来绑架他 。 试想 , 又有谁希望被人用道德来绑架呢?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