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护肤品中的“亲密”敌人


防腐剂、矿物油、界面活性剂、合成香料……这些名字是保养界的“不安定因素”,坊间关于它们的流言一波又一波,想拿它们开刀问斩以绝后患的人不在少数;但保养品中却又总有它们的影子,即使再怎么小心绕道,也很难完全和它们划清界限 。它懂你,看起来还对你不错,心里可能却暗藏了害你的小心思,这样的“亲密敌人”超级可怕 。但只要你读懂了摸透了它的心思,并练就一双辨识忠奸的金睛火眼,让“敌人”改邪归正成为“爱人”,也是有可能的 。
亲密敌人1号:合成界面活性剂(surfaceactiveagent)
你每天都要洗脸,界面活性剂(也称“表面活性剂”)就出现在清洁类产品中,主要作用是将水和油脂这两种互不相容的物质调和到一起 。界面活性剂主要分为阴离子界活、阳离子界活以及两性界活等 。添加到清洁类产品中的界面活性剂,一方面作为发泡剂(以阴离子界活居多),另一方面又被当做乳化剂使用 。在清洁过程中,界面活性剂将污物和洁面产品之间的界面张力降低,利用湿润和渗透作用将污物和皮肤分离,你的脸就是这样洗干净的 。
遭到诟病的主要是“合成界面活性剂”,它们大多是从石油化工原料衍生而来,因过强的清洁能力和刺激性使其成为了保养品中人见人厌的成分 。比如月桂醇硫酸酯钠(SLS),以及它的近亲月桂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SLES),一般认为,此类合成界面活性剂会破坏皮肤表面的皮脂膜,进而入侵皮肤的保护罩--角质层,使得角质层中的细胞间脂质扩散流失--洗脸之后觉得脸干干的,就是这个原因 。长此以往,会导致皮肤的保湿锁水能力下降,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引发敏感甚至皮炎 。另外,合成界面活性剂也会对眼睛造成刺激性 。
不过,清洁产品中添加的界面活性剂往往不止一种,其中可能既包括自然界本身存在的界面活性剂,又包括人工合成的 。因此,判断一款清洁类产品的刺激性,更应该关注界面活性剂的复配问题--当然,那是研发人员应该关心的事 。对于你来说,不要一味追求洁面产品的清洁能力,而是要追求清洁力、舒适感和刺激性之间的平衡 。
亲密敌人2号:防腐剂(antiseptic)
如保养品也可以像某些食品那样就好了,找一个耐高温的包装,一通高温杀菌消毒,然后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直接上市!理想很美好,问题是,保养品中的很多成分都是不耐高温的,并且在开封后的使用过程中,同样会面临细菌入侵、污染变质的问题 。如此一来,在保养品中添加防腐剂,实在是正常且必要的,但不知从何时起,人人听到“防腐剂”这三个字都要皱眉头 。坊间传言是这样的:防腐剂的添加可能会引起接触性皮炎及湿疹,累积在皮肤中的防腐剂一旦达到某种浓度,就可能造成伤害,比如损害角质层、加快色素沉着、加速细胞老化、引发皮肤敏感,甚至损伤细胞的DNA!
危言往往都是耸听的,从医学角度来说,一部分对人体无害的防腐剂是允许被添加到食品、药品及保养品中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这些防腐剂添加的剂量和指标有着严格规定,不管你怎么想,反正范围之内的添加量意味着合法并且安全 。此外,防腐剂也分为很多种类,不同防腐剂对于细菌和真菌的抑制作用也不尽相同,因此,为了达到比较好的防腐效果,保养品中往往需要将几种防腐剂复配,再进行添加 。如果你的皮肤像林妹妹一样敏感,最好选择那些不含防腐剂的保养品(一般通过小剂量包装、开封后也能避免空气流入的特殊设计瓶口及无菌灌装实现),或者减少保养品的混搭,避免不同复配防腐剂共同作用带来的风险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