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昨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过官方网站就《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公开征求意见 。《条例》对化妆品原料管理、生产经营、广告宣传、网络销售等方面作出规定,同时明确了具体的法律责任 。该《条例》施行之日起,1990年1月1日施行的《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将同时废止 。
■原料
【化妆品造假拟处货值10倍罚款】 使用新原料须观察4年
《条例》明确,国家对化妆品原料实行目录管理 。化妆品禁用原料、限用原料、允许使用的特定原料、已使用原料目录由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使用新原料生产化妆品,应当报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化妆品新原料须经过4年的观察期 。
不得使用禁用原料,不得超量或超范围使用限用原料 。化妆品生产企业不得利用超过使用期限、废弃、回收等不符合要求的化妆品或者原料、包装材料生产化妆品 。染发、烫发、美白、防晒等化妆品被列入特殊用途化妆品,应经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生产和进口;而非特殊用途化妆品采取备案管理 。
■销售
网络平台监管不力将担责
《条例》规定,网络化妆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化妆品生产经营者实行实名登记,并对入网的化妆品生产经营者承担管理责任 。一旦发现入网化妆品生产经营者有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报告网络化妆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注册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发现严重违法行为的,应当立即停止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 。如未尽到相关义务,将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
消费者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买到假冒伪劣化妆品,可向入网化妆品生产经营者要求赔偿 。网络方不能提供生产经营者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由网络方赔偿,但有权追偿 。
■宣传
标识不得暗示有医疗作用
《条例》规定,除约定俗称的化妆品专业术语外,标识内容必须采用规范汉字在产品包装的可视面进行标注 。必须使用外文字符或者其他符号方能准确表达其含义的,应当用中文予以说明 。
《条例》明确规定了禁止标注的内容 。包括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夸大功能、虚假宣传、贬低同类产品或者容易给消费者造成误解或者混淆的内容等 。其中特别提出,化妆品的功效宣称应当有充分的实验或者评价数据支持 。产品宣称经功效验证机构测试并出具报告的,产品标签中可以标注相关验证信息;未经验证的,应当在描述宣称的功效作用内容结尾标注“上述功效未经验证”等字样 。
化妆品广告不得使用他人名义保证或者暗示使得消费者误解其效用 。发布虚假化妆品广告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决定暂停销售该化妆品,并向社会公布;仍然销售的,将被没收违法所得、违法销售的化妆品,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
■处罚
违法者最高可罚货值10倍
《条例》规定了明确的法律责任 。违法生产、经营化妆品将被最高处以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 。
违法生产企业将被吊销化妆品许可证件,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员5年内不得从事化妆品生产经营活动;违法经营企业的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员3年内不得从事化妆品生产经营活动 。
四种违法情节从重处罚
《条例》还特别明确四种从重处罚的违法情节: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女性保护皮肤要谨慎选择化妆品
- 清楚了解化妆品
- 恐怖!乱用化妆品皮肤会中毒
- 长期使用化妆品的危害
- 如何清楚的了解化妆品
- 乱用化妆品皮肤中毒
- 意想不到的化妆品妙用法
- 岁末扫除必须扔的化妆品
- 教孕妈孕期挑选化妆品
- 化妆品天王嫂方媛首晒vlog,不带孩子,不血拼,爱吃平价港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