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心理学:一个家庭不想走下坡路,要有哪些“清醒”的认识?( 二 )


如此 , 还是选择不出钱最好 。
抱着这样的心理 , 他们相互踢皮球 , 不管父母的死活了 。
而父母也感慨 , 养育出这样的孩子 , 终究是家门的不幸 。
心理学|心理学:一个家庭不想走下坡路,要有哪些“清醒”的认识?
本文图片

家长自身不学习不思考 , 拿孩子教育当小白鼠 , 一会儿这样 , 一会儿那样 , 盲目跟风 。
孩子疲于奔命 , 消耗了精力 , 还有可能产生挫败感 。
我总是想到小时候玩得“老鹰捉小鸡” , 母鸡在前面跑 , 一会儿一个急转弯 , 后面的小鸡跑的路程远远大于母鸡 , 要累得多 。
带头的人一个小决策 , 跟随的人就需要花很多精力调整 , 队伍越大越是如此 。为什么任何事情 , 都有“领导责任”呢?
因为领导的失误 , 就是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
孩子年幼 , 家长需要为孩子做出一些决策 , 这些决策同样会对孩子产生很大影响 。
家庭成员之间没有彼此滋养 , 有的只是彼此消耗 , 相互指责 , 互相埋怨 。
这样的关系 , 对彼此来说 , 都是一种灾难 。
心理学|心理学:一个家庭不想走下坡路,要有哪些“清醒”的认识?
本文图片

健康的家庭 , 就是分化得比较好 , 相互独立 , 不需要对方也能够活得下去 , 另一种情况呢 , 就是彼此之间的关系没有分化 , 在象征层面的相互吞噬 , 没有界限 。
“各归其位”才是一切和谐的基础 。
每一个人都拥有他们自己的位置 , 位置对了 , 关系顺了 。
关系是问题的源头 , 没有关系就没有问题 。
家庭关系是家庭问题的源头 , 没有家庭关系就没有家庭问题 。
“妈妈”这个称谓背后 , 代表着什么?
——包容的爱 , 柔和而坚定的支持 , 像水般无形的环绕 , 轻柔、舒缓 。
“爸爸”呢?
——力量、坚定、责任、担当的勇气 。
当我们为人父母的最初 , 我们就是这样想的 , 计划这样做的 。
后来 , 慢慢地 , 我们给自己附加了更多的身份:(各科)老师、指挥家、教导员、家庭法官......
这些身份多到抢了“爸爸”、“妈妈”的戏 , 掩盖了原本最质朴、纯真的光芒 , 以至于我们不知不觉间已经找不到自己了 。
孩子就站在对面 , 看着我们 , 但他伸手摸不着 , 也感受不到我们的爱 。
心理学|心理学:一个家庭不想走下坡路,要有哪些“清醒”的认识?
本文图片

家庭中成员各有其角色和位置 , 父如天 , 代表保护 , 母如地 , 代表承载 , 父母素其位 , 子女就有安全感 。 相反 , 如果天翻地覆 , 生活其中的万物就会失去安宁 , 比如男孩性格呈现懦弱、依赖 , 女孩性格呈现早熟、强权 , 现在很多校园霸凌事件 , 女生人数在增加 , 这和女人在家里越来越强势 , 越位丈夫的角色 , 有着微妙的关系 。
俗话说:“儿大避母 , 女大避父” , 亲子之间最怕没有界限 , 把孩子当做伴侣的替身 。
在孩子的身上 , 给予伴侣才有的期待 , 和孩子形成伴侣化的相处模式 。
你把孩子当伴侣 , 孩子也只能被迫承担你的伴侣角色 , 他的一生都难以体会真正的父爱母爱 , 自己亲密的关系 。
当夫妻关系失衡 , 或者位置模糊的时候 , 孩子潜意识里 , 就会想要用自己的力量 , 去拯救弱势的一方 , 使之恢复平衡 。
从而亲子关系逆转 , 导致孩子发生认知错位 , 成长出现障碍 , 没有心思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
心理学|心理学:一个家庭不想走下坡路,要有哪些“清醒”的认识?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