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一颗平常心让他脑瘫17年后留学挪威( 二 )


“为了荣博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和生活 , 我们从生理上、心理上和教育三个方面尽了最大的努力 。”荣父曾在博爱医院的康复中心看到过一种名为“球浴”的治疗方法——在一个装满了几千个塑料球的大浴缸里让孩子爬 。“家里没有这样的条件 , 但治疗原理是一样的 , 就是起到按摩的作用 。于是全家人只要有空儿就拿塑料球在孩子身上滚动按摩 。”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 但荣父认为更为重要的是为孩子在心理上塑造一种坚强的毅力和品质 , 让孩子像正常人一样拥有一种自信 。为此 , 在荣博到了上学的年龄时他们没有把他送入残疾学校 , 而是让他在一所普通学校(三里河三小)和正常孩子一起共同学习和生活 。“我们不希望他过一种大多数残疾人的生活 。在残疾学校里学一门手艺然后靠给别人修修补补过一辈子 。我们要让他过一种积极的比正常人还要好、还要充满希望的生活 。”
■这一幕我至今记忆犹新永生难忘
为了能让儿子最大限度地恢复生理功能 , 荣父想尽了一切办法 , 甚至远赴美国夏威夷脑瘫康复中心为孩子治病 。在那里 , 荣博学会了行走和站立 。
在一篇名为《也许有一天》的作文中 , 荣博写道:当爸爸就我未来运动系统的恢复询问负责给我治疗康复的大夫时 , 他摊开双手 , 耸了耸肩膀 , 明确地告诉我们 , 在二十世纪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这一幕我至今记忆犹新 , 永生难忘 。也就是在那一天 , 我被宣判永远失去了运动的权利……说句心里话 , 从小学到中学 , 我最怕的就是上体育课 。命运无情 , 看着操场上同学们生龙活虎的身影 , 我自卑、难过、委屈一起涌上心头 。
在文章的末尾他写道 , 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 , 梦见手术后健康、活泼的自己和同学们一起上体育课 , 并在篮球比赛上大显身手 。“围观的同学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在梦中我笑出了声……虽然是一个梦 , 但它毕竟让我们有了希望 。也许有一天我们的医学发达了 , 那么我和许多像我这样的残疾人能够移植各式各样的人体器官 。真心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
在整个作文本中 , 每篇作文都是满分10分 , 只有这篇得了个10优 。老师在评语中写道:一篇情真意切、充满渴望的好文章 。虽然有无奈 , 有遗憾 , 有伤心 , 但字里行间更多地流露出对生命的热爱 。抄下来 , 交老师保存 。
■荣博喜欢和采访人员直接用英语进行交流
荣博很争气 , 从小学到高中的各门学科一直都很优秀 。尤其是英语他更为重视 。在媒体采访中 , 他最喜欢的就是和采访人员直接用英语进行交流 。如果碰到一位英语水平很好的采访人员 , 他会格外的兴奋 , 而整个的采访过程也会在充满了惊喜的过程中顺利地进行 。“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机会 。在我们所有人的生活中英语将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 , 它是人们交流的工具 。”一上来荣博就操着流利的英语对采访人员说 。
荣博的父亲说 , 每个礼拜天他都要带着儿子去天安门、故宫 , 因为那儿外国人多 , 荣博可以用英语和他们交谈 , 锻炼口语能力 。“他特别珍惜每一次英语对话的机会 。一次我们去饭店吃饭 , 旁边的桌子坐着两个外国人 。为了创造机会荣博想了一个主意 , 他把领班小姐叫过来用英语提问 , 这时就引起了旁边桌上老外的注意 , 三个人马上就聊了起来 。荣博聊天特别会投其所好 , 听说人家是美国人 , 他就跟人家说他去过夏威夷 , 看到过维基海滩的美景 。两个老外特别惊讶 。还有一次在地铁上他和一个澳大利亚人聊正在悉尼举办的奥运会 , 聊‘大脚索普’ , 结果把一车的人都吸引了过来 。”荣父高兴地说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