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化上皮瘤又称毛母质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发生于皮肤和皮下组织的良性肿瘤 。我院自1963~1993年共遇54例,其中面部11例 。现就其临床及病理特点讨论如下 。
文章插图
一、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门诊患者,经手术切除、病理诊断 。30年间钙化上皮瘤病理切片54例,与同期外科手术标本之比为1∶785 。面部11例,占头部14例的78.57% 。面部11例中,男4例、女7例,年龄6~56岁,平均20.09岁,25岁以下8例 。腮腺区4例,额部、耳垂各2例,上眼睑、眉弓、泪囊各1例;病程2~3年 。
二、临床表现
钙化上皮瘤瘤体较小,生长缓慢 。初为皮下粟粒或绿豆大小结节,无症状,可缓慢增长至直径0.5~3cm以内;其表面光滑,质硬如骨,与基底无粘连;肤色正常或发红、蓝紫色,肿物多不与皮肤粘连,如埋在皮下大小不一,形状不同(菱形、类圆形、圆形)之“钮扣”;无压痛 。
三、病理改变
1.术中大体所见:11例中,大部分包膜完整、较薄、呈灰白色,与皮肤及基底无粘连;表面有“沙粒样”感 。包膜剥脱后,见肿物呈灰白色,表面不平 。剖面为灰白色实质性组织,质硬,有“石灰样”颗粒 。
2.镜下所见:肿瘤由两种细胞组成 。一种为鳞状上皮细胞团,胞浆少,界不清,核呈圆形、椭圆形,嗜碱性,称嗜碱细胞;另一种为大量影细胞,界限清楚,弱嗜酸性,核不着色,出现暗影 。部分为影细胞之过渡形态 。偶见组织有变性坏死,其间质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可有大量钙盐沉着,并有异物巨细胞反应及骨化 。
四、治疗与预后
手术切除 。11例观察1~20年,无复发和恶变者 。
五、讨论
【面部钙化上皮瘤11例的临床病理分析】 临床表现为皮下小硬结,无痛性增长,偶有痒感 。一般生长缓慢,表面肤色正常,有时发暗 。质硬如骨,边界清楚,与基底组织无粘连,如埋在皮下一个“钮扣”,此为诊断要点 。组织学特点为瘤内由嗜碱性细胞与影细胞组成,二者比率往往反映肿物生长时间长短,时间越短嗜碱细胞越多,反之则少 。因此,诊断钙化上皮瘤的依据应以影细胞为主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肾上腺素β受体激动剂对小鼠上皮细胞分裂和表皮细胞分化的影响
- 分段毛囊上皮细胞增生能力比较
- 除皱术治疗面部骨膜增生厚皮症一例
- 舒展面部皮肤运动操
- 面部美容
- 面部皱纹偏方
- 除面部皱纹小秘方
- 护肤品祛除面部红血丝最有效的方法?
- 惊喜效果面部瑜伽新鲜登场
- 正畸患者面部照相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