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垢着病二例

我科近年来遇到2例皮肤垢着病患者 , 在对其皮损的检查中均发现有糠秕孢子菌寄生 , 现报道如下 。例1 女 , 18岁 , 农民 。面部起黑痂 , 稍痒1年半 。发病前有外伤史 , 外伤后多日不洗脸 , 逐起黑痂 。黑痂可以剥掉 , 但1~2周后又可复发 。无糖尿病及其它慢性病史 。
体检:一般情况良好 , 精神轻度呆滞 。除眼睑及口唇周围外整个面部均覆有指甲盖大小黑痂 , 结痂表面色深、光滑、硬 , 内侧面色略淡、潮湿、松软 , 有明显油腻味 。边缘翘起 , 呈干树皮状(图1) 。结痂下方皮肤微红 , 上有细薄油腻性脱屑 。耳前、后 , 颌下、颈部淋巴结未及 。

皮肤垢着病二例

文章插图
【皮肤垢着病二例】 图1 皮肤垢着病患者临床皮损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 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 。尿常规检查两次有红细胞 , 分别为250/μl、50/μl 。免疫球蛋白检查正常 。t淋巴细胞亚群:cd3 0.48(正常0.70~0.90)、cd4 0.30(正常0.40~0.60)、cd8 0.19(正常0.20~0.35) , 自然杀伤细胞0.18(正常0.10~0.19) 。组织病理学检查:角化物中见大量圆形及芽生孢子(图2) , 表皮浅层见少数真菌孢子 , 小血管及毛囊周围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真菌学检查:①用常规naoh涂片法对黑痂检查未见明显真菌孢子及菌丝 。②用黑痂内侧面涂于玻片上 , 经复红染色 , 在油镜下见大量圆形或芽生孢子 。结痂经用加植物油的沙堡培养基25℃培养1周 , 有酵母样菌落生长 , 鉴定为马拉色糠秕孢子菌 。诊断:皮肤垢着病伴糠秕孢子菌感染 。
图2 痂皮处he染色见大量圆形及芽生孢子
治疗:给予口服氟康唑胶囊(三维康)150mg , 每周1次 , 间断服药5次 , 未见明显效果 。又经紫外线负离子喷雾机治疗 , 将其结痂软化 , 人为剥脱 , 外用孚琪霜 , 2%酮康唑(采乐)洗剂洗浴 。但回家后未按医嘱治疗 , 5个月后又恢复原状 。
例2 女 , 14岁 , 学生 。洗澡时家长发现其双侧乳晕处有污秽性脱屑 , 一周来经多次洗浴不能清除 , 即来我科就诊 。局部皮肤无不适 。身体健康 , 无慢性病史 。
体检:发育良好 。双乳晕处覆盖灰褐色脱屑 , 如蚕豆大小 , 边缘不清 。实验室检查:脱屑经naoh涂片检查:见簇集圆形孢子 。真菌培养:脱屑经加植物油沙堡培养基25℃培养1周 , 有淡黄白色酵母样菌落生长 , 经鉴定为马拉色糠秕孢子菌 。诊断:皮肤垢着病伴糠秕孢子菌感染 。
治疗:口服伊曲康唑胶囊 , 每日200mg , 连服1周 , 效果不明显 。后改用酮康唑洗剂洗浴 , 每天1次 , 外涂酮康唑霜 , 连用2周后皮屑逐渐消退 , 镜检阴性 , 随访3个月 , 未复发 。
讨论 我们所遇两例皮肤垢着病患者均分离出糠秕孢子菌 , 例1因长期不洗脸造成了大量脂性痂皮的堆积 , 因而引起了糠秕孢子菌的寄生 , 但例2反复洗澡 , 脱屑也不能洗掉 , 经过抗真菌治疗后 , 皮损消退 , 说明糠秕孢子菌对脱屑的出现起了重要作用 。例2的皮损与花斑癣完全不同 , 但naoh的涂片检查却有相似之处 , 经培养证实有糠秕孢子菌的存在 。国内外的皮肤垢着病病例报告中皮损只累及面部和乳晕两个部位 , 我们所见两个病例分别累及面部及乳晕 , 均有糠秕孢子菌的寄生 , 例2抗真菌治疗后痊愈 , 说明皮肤垢着病的病因与糠秕孢子菌有密切关系 , 也可能是糠秕孢子菌致病的又一种临床形式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