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真的是我想多了”( 二 )


你看 , 你在那边小心翼翼扭扭捏捏的 , 人家根本没放在心上 , 他们在意的反而是“你怎么不做你自己” 。
分享者:Camille
|“原来真的是我想多了”
本文图片

05
曾经在一个聚会场合说了非常不合适的话 , 让一位朋友当众陷入难堪 , 察觉到之后 , 虽然很真诚地道歉了 , 也获得了对方的谅解 , 但心里一直过不去这个坎 , 慢慢发展到不知道怎么面对他的地步 , 开始很刻意地回避他 , 关系也因此疏远了 。 后来还是他主动找我 , 问我怎么了 。 我跟他说了之后 , 他大笑说 , 那件事他早就不放在心上了 , 让我不要耿耿于怀 。 我这才卸下心头重负 。
这件事对我一直是个提醒 , 一方面提醒我言语会伤人 , 说话要三思;另一方面也提醒我 , 在我们做了错事或傻事的时候 , 可能会觉得对方会怪罪或嘲笑我们 , 但人们实际上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容得多 。 很多时候 , 真正苛刻的并不是别人 , 而恰恰是我们自己 , 我们比别人更关注自己的错误 , 也更难原谅自己的错误 。 自省是必要且必须的 , 但不要给自己造心牢 。
分享者:丁可乐
|“原来真的是我想多了”
本文图片

文/央视新闻《夜读》采写
图/视觉中国
请大胆去生活
我们每个人 , 都或多或少经历过一些“出丑”的时刻:可能问了一个愚蠢的问题 , 可能做了一件不合适的事 , 可能当众摔了个四脚朝天……很多人对此无法释怀 , 觉得那些丑态百出的样子会成为别人永远的笑柄 , 觉得他人的每道目光都在审视 , 甚至讥讽自己 。 于是我们小心翼翼地注意自己的言行 , 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最佳状态 , 防止再次落入同样的境地 。 这不仅会让我们越来越不像自己 , 更让我们十分疲累 。
其实 , 人们往往高估了周围人对自己言行和外表的关注程度 ,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聚光灯效应”——我们认为自己处于聚光灯下 , 被很多人注视着 。 这常常让我们夸大了自己的重要性 , 但实际上 , 你眼中的你和别人眼中的你有着很大差别 , 别人可能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在意你 。
如果你不相信 , 可以试着回忆一下你身边的人犯类似的错误是什么时候 , 是不是几乎记不起来?“你会发现 , 记住别人的错误比记住自己的错误要难得多 , 既然在你身上是这样 , 在别人身上同样如此 。 ”
普通人的生活没有那么多观众 , 就算有 , 那些观众也不对你的人生负责 。 明白这一点 , 我们可以更好地从别人的眼光中跳出来 , 不再把精力放在揣测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和评价上 , 而花更多时间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 更大胆、更自如、更舒展地去生活 , 去做自己 。
这个真实的自己哪怕不够完美 , 也一定更自由和可爱 。
你有“原来我真的想多了”的故事吗?
来留言区分享吧
央视新闻《夜读》特别荐读
制片人丨柴婧主编 |王若璐
编辑丨杨瑜婷校对丨高少卓
央视新闻
【|“原来真的是我想多了”】祝点赞的你 , 自由又可爱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