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肉价上涨看加快养猪产业化紧迫性

 
今年5月份以来,国内市场的猪肉价格突然出现了持续上扬的趋势,时至今日,仍然维持高位 。商务部官员日前接受央视采访人员访谈时称:国庆、中秋处于用肉高峰期,猪肉价格仍有可能继续上涨 。

从肉价上涨看加快养猪产业化紧迫性

文章插图
引起当前肉价上涨的原因是市场猪肉供不应求,由于生猪生产的周期较长,肉价也就不可能在短期内降下来 。虽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正在采取相应措施鼓励农民发展生猪生产,以缓解市场猪肉供不应求的矛盾,但这个周期至少需要半年以上,也就是说,猪肉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要持续到今年底明年春才有望缓解 。估计到了那个时候,猪肉价格虽不会再在高位运行了,但有可能又逐渐回落到低谷,那时农民高涨起来的养猪积极性自然又会随着价格的回落而下降,养猪数量又会逐渐减少,猪肉市场也就有可能再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
要想避免陷入这种恶性循环,就得探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途径 。笔者认为:要从我国生猪生产的模式转换上寻求出路 。当前我国生猪生产还处在以农户家庭散养为主的模式之下,产业化的程度并不高,这种生产经营方式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生产的规模也就不具可控性 。在价格上涨时,农户养猪会一哄而上;在价格下跌时,农户养猪又会一哄而下 。这将使养猪的农民无所适从,让猪肉市场供求矛盾反复发生 。同时生猪散养模式也不便于有关部门加强生猪疫检和疫病的防治,生猪生产经营的风险也很大 。一旦暴发疫情涉及到千家万户,控制的成本和难度都很大,如果失控就会造成生猪生产的严重损失,出现猪肉市场供应不足,引起价格上涨 。
世界上一些农业先进国家的生猪生产早已走上了产业化道路,形成了规模经营,从生猪饲养、出栏、宰杀直到猪肉包装,再到送往超市、饭店,都是“一条龙”式的作业 。由于是“规模经营”而不是“家庭散养”,其生产经营的规模也就更易于按照预测的市场需求量来调控,从而避免生产的盲目性,最大限度地实现市场供求平衡,保持肉价相对稳定 。同时,也可节省生产经营成本,减少了浪费和污染的环节,更便于政府及有关部门在疫检、质检等方面的监管,降低其生产经营的风险,减少因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由此带来的市场需求不足 。
【从肉价上涨看加快养猪产业化紧迫性】有关人士曾经指出:我国以家庭生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小农户生产方式,是很难应对市场经济规模化的客观需求的 。这在当前猪肉供需矛盾中得到了应验 。因而学习借鉴先进国家实现农业产业化的经验,在生猪生产上进一步加大推进产业化的力度,从而不断提高我国生猪生产的产业化程度,既是解决我国当前猪肉市场供需矛盾的迫切需要,也是避免我国生猪生产出现恶性循环的有效途径和长远之计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