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为什么现在的理发店找不到「女Tony」了?( 二 )


这间新店面向年轻人 , 极具摩登气质 , 店里的发型老师们也精通于时下最流行的发型 , 八字刘海、公主切、纹理烫、法式烫......他们都能依照对照片的感知和学到的手法满足顾客的要求 。
Tony为什么现在的理发店找不到「女Tony」了?
文章图片

唐馨的理发店/图源受访者
客人就没有断过 , 因为太忙了 , 新店的墙纸还没贴完就正式营业了 。 新店开业的同时 , 作为老板的唐馨正在一个美发学校刻苦学习 , 备考中级美发技术资格考试 。
一年前 , 她还是深圳一家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 , 程序员工作给了她不错的薪资 , 有了一笔还算充足的积蓄 , 但唐馨就是觉得自己"坐不住了" 。 她认为自己不适合长时间在电脑面前坐着干活 , 现在也没有赚钱的压力 , "想更自由地去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 。
2021年9月 , 做了4年前端工作的唐馨决定辞职换行 , 当时她的想法是 , 去做幼儿教师或者小学教师 , 但在仔细考虑之后 , 她认为自己更适合服务类的工作 , 就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美发行业 , "想让每个男孩女孩找到最美的自己" 。
接连报了零基础培训班和总监课程班 , 一把好点的剪刀也要花上一百多 , 她至今已在美发培训上投入了两万左右 。
唐馨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转行的经历 , 得到了超过4000次点赞 。
一位是拥有时代感的复古 , 一位是半路出家的摩登 , 冉素丽和唐馨正是代表了在社交网络上受欢迎的女理发师的两头——
老一辈的女理发师 , 为了养家糊口学一门手艺 , 在发型审美并未爆发多元需求的年代 , 以便宜的价格吸引顾客;而年轻一代的女理发师 , 进入行业多半抱有对"美"的执着 , 学习的技术花样变多 , 还要掌握在社交媒体上经营的本事 。
但在今天 , 美发行业的男女比约为9:1 。 有人在唐馨的社交账号下评论 , “我特别需要女理发师 , 现在的理发师基本都是男的……”这条留言得到了72个点赞 。 在微博 , 也常常有用户分享理发失败的吐槽 。 一位女网友被男理发师剪错刘海之后 , 认为男生很难get到自己的审美点 , 发出了哀嚎 , 她写道:"世界需要女Tony!"
碰见女理发师的概率太低了
作为有近30年理发经验的老理发师 , 冉素丽也感受到了行业里"好像女孩子越来越少了" 。
来自重庆酉阳山区的她是最早的那一批北漂 。 1989年 , 16岁的冉素丽听说政府有扶贫帮助 , 提供去北京打工的机会 , 就跟着一批年轻人离开了山区 。 "那个年代出来 , 转了不知道好多趟船和车 , 也不知道过了多少天 , 稀里糊涂就来了北京 , 感觉像被人贩子卖了一样 。 "
来到北京后 , 她开始找工作 , 在厂里做零件 , 餐馆端盘子 , 批发卖服装 , 攒些钱后开了玻璃雕刻厂 , 但因为没有文化 , "被人骗嘛" , 厂子也没能开下去 。 后来 , 她打算学一门技术 , 1995年 , 她用所有的钱去报了美容美发的班 , 一共6000元 。 她选择了把理发当做谋生的手艺 。
【Tony为什么现在的理发店找不到「女Tony」了?】半年后 , 冉素丽技术学得差不多了 , 她找到了一位"师傅" , 开始做学徒 , 那个年代 , 学手艺都要非常虔诚 , "我得给他做好吃的 , 天天都哄着他 , 还得跟他交钱 。 "
在90年代 , 冉素丽想要混出来 , 得承受巨大的行业压力 。 "一起学的人很多 , 但最后开店的不多 。 那时候理发名声也不太好 。 "那个年代 , 理发师不算是一个体面的职业 , 而对于女性来说 , 她们还要额外承受"发廊妹"的偏见和暧昧揣测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