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单位加班 静态美与动态美的逻辑区分会越来越模糊( 二 )


中午单位加班 静态美与动态美的逻辑区分会越来越模糊
文章图片
严格来说 , 自律本就是一种修养 。 这里把自律和修养分开来说 , 是因为自律发自于动态美 , 修养沉淀于静态美 。
这是动静结合在一起所衍生出的新逻辑 , 决不是只拘泥于形式 , 那只是浅显的表象特征 。 这种“浅显”稍不注意 , 就会淹没在时光洪流中 , 再也没意义 。
真正的人生感悟绝不是“定理”、“公式”、“教诲”等“科学手段”所能涵盖得了的逻辑 。 因为人生不是逻辑 , 而是动静结合、时空交错的体会 。
有了这种体会 , 我们会发现 , 艺术是高于科学的 , 涵盖了科学的全部 。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自我 , 感受着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感受 。
举例来说 , 有人偶然听到一首熟悉的旋律可能会感慨 , 而有些人毫无感觉 。
再举个例子:大人物的话不一定是真的 , 小人物的话不一定是假的 。 欺骗你的人不一定想害你 , 想害你的人不一定欺骗你 。 喜欢你的人不一定爱你 , 爱你的人不一定真想和你在一起……
这是自律与修养下的认知区分 , 每个人都能寻找到自己与世界最匹配的频率 。
在挫折面前 , 要以一种混沌态的心理去应对 。 哪怕是感情里遇到了挫折 , 那也是不可多得的一次历练 。
有人心情不好时 , 总以为全世界都在针对自己 。 他们却不知 , 这种自以为是恰恰是挫折的最大伤害 。
从这个角度讲 , 人生最大的挫折 , 恰恰是因为自己想不开 。
下午 , 写工作报告时 , 我检索了一大份卷宗 , 数次看到了类似于这样的一句话:如果生活不是这样 , 我会如何如何……
这是对生活“后知后觉”的一种表达形式 , 从静态角度讲 , 它没有意义 , 因为它早就过去了 , 无法回头更改 。
但是从动态角度讲 , 这句话有2层意思 , 要么意味着即将自暴自弃 , 要么就会越挫越勇 。 只要说了 , 必然是二选一的结果 , 否则不会有这种动态认知的表述 。
有了这种感触 , 后来就可以小心翼翼 。 逻辑上讲 , 这就是被动式的自律 , 是一种修养的表达 。
中午单位加班 静态美与动态美的逻辑区分会越来越模糊
文章图片
还记得8年前 , 老师曾说:对于多数人来说 , 真想学知识很容易 , 努力即可 。 但是想学修养并不容易 , 因为修养和努力无关 , 无从下手 。 更有甚者 , 努力与修养是相悖的 , 他们只能取其一 , 这是人格上的一种先天缺陷 , 这种缺陷极为普遍……
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 但这个道理不是表面的 , 我们所说的懒癌就是这个逻辑的分支 。 心理学角度讲 , 懒癌不是因为懒 , 而是因为心灵空虚 。
抱着目的的“修养”不是修养 , 而是演戏 。 不仅提高不了修养 , 还会让人对自律产生厌恶的情绪 , 这就是懒癌 。
成年人想学东西 , 不能抱着为了学习而学习的态度去学 , 而应该以一种“适应自身人格缺陷”的态度去学 , 逐渐匹配情绪的“频率” 。
人生本就是一种体会 , 在体会中学习的效率最高 。
就如感情里的酸甜苦辣 , 体会过了 , 你会永远记得 。 没体会过 , 你意识不到感情里的隐患与忧伤到底有多少层 。
前段日子有一个离婚案例是这样讲的 , 一个男人曾经的讲述 , 我简单整理一下:
老婆突然爱打扮了 , 喜欢自拍 , 喜欢买衣服 。 我仅仅感觉到她更漂亮了 , 却从没考虑过她为了谁而漂亮了 。
这不需要考虑 , 我是她老公 , 她当然是为了我而打扮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