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单位加班 静态美与动态美的逻辑区分会越来越模糊( 三 )


后来她出了轨 , 外面有了男人 。 直到数月后 , 她怀上孩子悄悄去医院 , 我才发现了真相 。 我当然满腔怒火 , 不可能轻饶她 。
她低头道歉 , 说以后再也不敢了 , 想好好过日子 。
我更加愤怒 , 不仅打了她 , 还把这件事儿告诉了她的家人 , 让她丢人 。
她没得解释 , 突然变得铁石心肠 , 要和我离婚 。
当时我很伤心 , 没法接受离婚 , 可她执意离婚 。 我再也不敢有怒火 , 转而低声下气求她不要走 。 那几天我甚至给她下了跪 , 也曾去她家哀求过她父母 , 可她死也要离婚 。
我问她 , 我都原谅你了 , 你为什么还这么狠心?她说早就爱上那个人了 , 从没爱过我 。
在绝望中 , 我告诉她 , 如果你爱他 , 我给你们时间相处 。 我做出了这种让步 , 她还是走了 , 一点情面也不留 。
离婚这些年来 , 在一次次伤心中 , 那些事儿我全都慢慢想透了 。 在那种情况下 , 离婚是离定了 , 没什么好伤心的 。
当初 , 她并不是因为打扮得漂亮才被人勾搭 , 而是她被人勾搭上了才爱上了打扮 。 她并不是因为出了轨才离婚 , 而是因为这件事被我发现了 , 被她家人知道了 , 她无地自容 。
整个过程我没有错 , 但我的自我欺骗与自信导致了这一天 , 所以我也有错 。
再次见到前妻 , 她还是单身 。 当我承认当初我太冲动且向她道歉时 , 她哭了 , 拥抱了我 。 如果我想复婚 , 她会答应的 , 但那一刻我不想了……
中午单位加班 静态美与动态美的逻辑区分会越来越模糊
文章图片
这个案例将来有机会再说吧 , 即便逻辑再多 , 也逃不出本心的真实感受 。 所谓的爱 , 所谓的恨 , 所谓的悲 , 就是人生的一部分 。 你愿意或者不愿意 , 它都是你的一部分 。
它不能更改 。
我们要遵从本心 , 以生活的态度去适应这个社会 , 且不伤害别人 。 到后来 , 所有的感悟都是修养的一部分 , 也是人生最厚重的一部分 。
从这个角度上说 , 修养是一种对生活认知境界的一种表达 。 没有绝对的坏人 , 但是你也绝对找不到哲学意义上的绝对的好人 。
有些时候 , 不做坏人 , 就是好人 。
在我们的心理学逻辑中 , 有一个二项原则(法则) , 从某种意义来说 , 生活中的某些逻辑具备脸谱化特征 。
记得早在几年前 ,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曾讲过这个逻辑 。
举例来说 , 小时候我们去邻居家看电视、电影 , 一进家门 , 我们最喜欢讨论的问题是:哪个人是好人 , 哪个人是坏人?
中午单位加班 静态美与动态美的逻辑区分会越来越模糊】只要不是坏人 , 就是好人 。
我们盼望着好人练成神功 , 满身气场 , 惩罚坏人 。 我们还盼望着坏人受到惩罚 , 没有好下场……
那时候 , 每个人都是脸谱化的 。
前些天 , 我自己也参与了一项单位让我组织的调研 , 再说一说这个话题吧 。
调研得出了“小时候”的思维逻辑 , 举例来说:即便在小学的课堂上 , 我们很多人也会分出个类似于“数学老师不好”、“语文老师好”的肤浅认知 。
好与不好的逻辑真有这么简单吗 , 真是取决于认知吗?
当然不简单呀 , 小时候的很多想法长大后再去回忆 , 我们往往会心一笑 , 这“一笑”就是长大了的坦然 。
因为数学老师不好 , 所以我们学好了数学 。 因为语文老师太好 , 所以我们没学会语文 。
到底谁好 , 谁不好?
随着阅历的积累 , 人的认知是变动的 。 不变的是 , 在某一个时空节点上 , 我们认知的底层思维是一直有“根”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