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 | 简宁文字|安娜贝苏
今天是端午节 , 一个重要的节日 。
它与春节、清明、中秋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
吃粽子、挂艾叶、看龙舟、饮雄黄酒 , 端午佳节 , 也成了祈福和团圆的日子 。
岁月长河中 , 每一年的端午 , 也是我们的一小段人生 。
年少时钟意端午的热闹 , 离家后怀念家乡的味道 , 直至中年 , 才真正读懂了端午的意义 。
年少时的端午 , 藏着童年的乐趣
“棕子香 , 香厨房 。 艾叶香 , 香满堂 。 桃枝插在大门上 , 出门一望麦儿黄 。 这儿端阳 , 那儿端阳 , 处处都端阳 。 ”
每到五月 , 粽叶飘香 , 家家户户 , 必定是要泡上粽叶和糯米 。
家里的老人 , 手脚麻利地像变魔法似的拉出一串串饱满的绿色小粽 , 上锅、用大火煮开 。
随后 , 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面而来 , 小孩馋得伸手去抓 。
童年的端午 , 是美食的世界 。
梁实秋的《雅舍谈吃》里 , 谈的就是端午的粽子:
“包得又小又俏 , 有加枣的 , 不加枣的 , 摆在盘子里齐整可爱 。 ”
童年的端午 , 也必定是热闹的 。
就像沈从文在《端午日》里写的一样:
“端午日 , 当地妇女、小孩子 , 莫不穿了新衣 , 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 。
大约上午11点钟左右 , 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 , 把饭吃过后 , 在城里住家的 , 莫不倒锁了门 , 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 。 ”
彩绘的龙舟、整齐的着装 , 如潮的人群 , 激烈的角逐 。
童年时 , 每个节日都是盛大的 , 每一次庆祝 , 都是隆重的 。
人越长大 , 世界越是复杂 , 快乐就变得不再简单 。
长大了以后的我们 , 选择更多了 , 却总觉得吃到的食物不如记忆中的香甜 。
世界更大了 , 却再也回不到那些无忧无虑的时光 。
很多时候我们期待过端午 , 不过是怀念当初那个纯粹快乐的自己 。
时光不再重来 , 人亦不复少年 。
那些单纯和美好 , 留存在童年初夏的阳光里 , 每当回想起来 , 依旧鲜活 。
本文图片
青年的端午 , 牵着游子的离愁
中国的传统节日 , 很多都和食物有关 , 比如中秋的月饼 , 端午的粽子 。
这些年 , 我们吃过很多口味的粽子 , 绿豆的清香 , 蜜枣的甜糯 , 火腿的鲜美 , 鸭蛋的余味无穷......
却唯独怀念家乡的那一口味道 。
也是在那些走南闯北 , 兜兜转转的艰难历程中 , 我们才逐渐懂得:
食物连着胃 , 胃连着心 , 我们怀念的记忆里的滋味 , 原来是挥之不去的思乡情 。
食物 , 其实是一种寄托和慰藉 。
【|人到中年,我才真正读懂了端午】短片《一禅小和尚》里 , 小和尚问师父:
“师父啊 , 有些人背着井离开了家乡 , 那家乡的人想喝水怎么办?”
师父说 , 他们背的不是井 , 是对家乡的思念 。
我们在故乡出生、长大 , 却又在异乡漂泊 , 扎根 。
故乡 , 就成了回不去的远方 。
青年的我们 , 努力着 , 也仿徨着 , 思念着 , 也奋斗着 。
“顷刻一声锣鼓歇 , 不知何处是故乡” , 原来这句话 , 早已写尽了我们的挣扎和离愁 。
本文图片
中年的端午 , 一手牵起了孩子 , 一边读懂了父母
古语说 , 清明插柳 , 端午插艾 。
五月初五 , 家家都需洒扫庭除 , 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 , 悬于堂中 , 用以驱邪避害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人到中年,永远不要和兄弟姐妹走得太近,你会后悔
- 爱到深处 真正的爱,愿意遮风挡雨,共用经历所有事情
- 已婚人士 人到中年,婚姻无数次出轨、动辄家暴、常年冷眼相对
-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亲情是世界上最为特殊的感情 人到中年,永远不要和兄弟姐妹走得太近,要不然你会后悔
- 钱和爱|人到中年,缺钱和缺爱,哪种日子更难过?
- 文字是情感的纽带 真正在乎你的人会用心记下你的每个生活小习惯
- 01有人说过 人到中年,熬过“心理”的折磨,人生就顺了
- 说起这样一个话题 人到中年,为什么在大城市要有一套房?
- 在快节奏的生活下 人到中年,还清房贷是最主要的任务之一
- |真正靠得住的人,只有一个,早明白早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