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03
端午节 , 是智慧的轮回 。
记忆里的端午节 , 裹粽子是必不可少的传统 。
在南方小镇 , 软糯香甜的碱水粽子 , 是端午节的必备 。
糯米要提前一天浸泡、洗净;粽叶要用新鲜采摘 , 还带着清香;碱水的调制 , 虽然简单 , 但各家的浓度不一 , 也就造就了差异化的口味 。
用来包裹粽子的篾条 , 最是讲究 , 要用新竹剖成细薄的篾片 , 经过半个月的浸泡 , 再剖成柔韧十足的篾条 , 只有老篾匠才熟知这一工艺 , 而今 , 很少有了 , 人们只得用五彩棉线来代替 。
当一切备齐 , 便是家中年长的女性们一展身手的时候了:她们将两片粽叶背靠背叠放 , 卷成一个漏斗状 , 用调羹舀一勺混合了碱水的糯米 , 再用一个筷子戳几下 , 将两旁的粽叶折回 , 做成一个三角形的样子 , 再篾条扎个结 , 一个粽子便在她们手中翻飞而出 。
她们都有一双“魔术手”啊 。
小时候 , 我们就是这样围在她们身边学习包粽子 , 一次次撒了米 , 一次次没裹紧 , 又一次次在她们的示范下 , 再次拿起粽叶 , 直到也能“纷飞自如” 。
“她们”是奶奶、外婆 , 是妈妈 , 是姑姑 , 是姨妈 , 是那些与自己有着至亲血缘关系的人 。 当大家围坐在一起 , 一边包粽子 , 一边聊着家长里短 , 属于一个家庭的智慧 , 便晕染开来 , 悄悄地传承 。
本文图片
04
端午节 , 是信念的轮回 。
人到中年 , 抛开物质上的追求 , 更想要找到精神上的依托和归处 。
越是年纪增大 , 越是读懂了屈原 , 也越是明白了 , 端午节更深层次的意义 , 在于信念的轮回 。
《渔父》记载了屈原在投江之前 , 一段关于信念的告白:
屈原既放 , 游于江潭 , 行吟泽畔 , 颜色憔悴 , 形容枯槁 。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 , 众人皆醉我独醒 , 是以见放 。 ”
他没有听从渔父“随世道一起变化”的建议 , 他宁可投入长江葬身鱼腹 , 也不愿意使自己高洁的品质蒙受世俗的尘垢 。
这与他曾下的“亦余心之所善 , 虽九死其犹未悔”是一脉相承的 。
他选择向死而生 , 是终于自己的信念 , 所以无怨无悔 。
当一个中年人 , 再也不会让自己活在他人的脸色、言语中 , 开始洒脱地“爱我所爱 , 行我所行” , 哪怕受苦、受挫、受伤 , 也会甘之如饴 。
因为 , 这才是真正地“做自己” 。
【屈原|人到中年,才明白端午是一种轮回】
本文图片
05
结束语:
一年又一年 , 端午节总会带给人们新的欢喜、新的启迪、新的收获 。
在变老的路上 , 愿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你我 , 在一次次“轮回”愈发坚强 , 愈加淡定 , 都能安康 , 都能幸福 。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
您的幸福 , 我的祝福 。
图片源自网络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洪晃豪言要睡五个男人才够本,如今已有四次婚姻,网友这样评价她
- |男人主动追求你,却没有动真感情,才会有这些特征
- |女人真的爱上你了,这三样“东西”,她们才舍得主动给你
- |《传家》原著:看到席维安拒绝纳妾,才懂易寄渔为何被婆家抛弃
- 本文转自:中国网来源:书报文摘作者:青梅才隽编辑:刘倩文章已获转载授权 夜读 | 余生,让我们多陪伴父母
- 随着日月更替 人到中年,无足轻重的事就不必争了,健康才更重要
- 本文转自:学习军团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些人生的艰难时光 晚间悦读丨满怀希望,才能所向披靡!
- |人到中年,我才真正读懂了端午
- 悦读|晚间悦读丨满怀希望,才能所向披靡!
- 作为一个人 做人,能忍是上策,行善积德才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