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 , 养儿防老 。 农村老人的出路 , 还是得靠儿子 , 这是传统的习俗 。
只不过 , 在多元化价值的冲击下 , 现在倒是有些显得讽刺了 。
二嫂是典型的农村家庭 , 今年72岁 , 三年前老伴因病先走了 , 目前她手脚还灵便 , 也能干干家务活 。 太重的农活 , 已经干不了了 , 不过还好儿子女儿经济条件都还可以 , 已经在城里安家 , 也不指望老太太干啥农活 。
文章图片
儿子家在省城 , 女儿家在县城 。 女儿家离得比较近 , 车程40分钟吧 , 女儿隔个星期来看二嫂 , 让二嫂跟她回去县里住 , 二嫂每次都是拒绝 。 “丢脸啊 , 要被人知道跟闺女住 , 还以为咱没儿子呢” , 二嫂有种莫名的执念 。
文章图片
今年吧 , 二嫂身体条件有点变差了 , 因为一次轻微的脑梗 。 但还好周边邻居发现得早 , 帮着送去县里医院 , 女儿一家赶过来也及时 , 在县政府工作女婿更是拖人找了县医院最好的医生 , 二嫂恢复的也不错 。 只是 , 二嫂心里冒出了一个念头 。
是的 , 二嫂想去省里的儿子家住 。 养儿防老 , 现在到了儿子反哺的时候了 。 在电话里沟通 , 儿子但是没直接拒绝 , 可是他要问问家里妻子的意思啊 , 这断然不敢自己作决定的 。
文章图片
【俗话说 农村老人的出路,还是得靠儿子,这是传统的习俗】可儿媳妇反对 , 没有商量的余地 。 “当初 , 你妈可是帮你姐带的孩子 , 现在倒是想到来我们家了 , 没门的事” , 儿媳妇对于十年前的事 , 记得清清楚楚 。 那是怎么回事呢?十年前女儿和儿媳几乎同时生娃 , 但本来传统观念的二嫂 , 肯定是去帮儿子带的 。
但事出有因啊 , 女婿很早就丧母了 , 没个妈帮着带 , 而儿媳家这么一个女儿 , 亲家母都还健朗 , 所以当年二嫂也是纠结了很久 , 最终还是狠狠心去了县城帮女儿带 。 直到带到四岁可以上幼儿园才回来乡下住 。
儿媳那边吧 , 其实真的二嫂要去帮她带娃 , 她可能还不乐意 , 可是你要说你不来带 , 那就是你的错了 , 以后也别怨我们不客气了 。 似乎是这个理 , 但似乎又不那么尽人情 。
文章图片
写在后面:
其实二嫂也很固执 , 如果选择在县城女儿家养老 , 而且女婿也很尊重她的前提下 , 会不会心里的不甘会少一点呢?
从条件上说 , 县里的女儿家风土人情都是和二嫂生活环境接近的 , 更适合她养老生活 。
老了 , 还是不要和儿女住在一起 , 要有自己的老窝 , 两代人住在一起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 。 确实如此 , 但那是在老人还能自理的时候 , 如果生活上确实需要依赖子女 , 那就抛下所谓的面子 , 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模式 。
所以 , 二嫂的执念是不是太固执了?!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以往提起养老院 自己是否能适应群居生活
- 俗话说:跳槽不涨薪 跳槽薪资谈判技巧
- 01俗话说“吃亏是福” 明智的父母,是不会过分干涉子女们的生活的
- 曾几何时 相思深深,到老到死,痴念成瘾,永不忘记
- 这世上故事向来老套 生活不是儿戏,当你轻视柴米油盐的时候,生活的困境也会随之而来
- 曾几何时 曾几何时,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是我梦寐以求的爱情
- 老人言:娶妻娶贤不娶色 随便的女人,她的生活总是乌烟瘴气的
- 自古以来 男人对于女朋友或是未来老婆的选择是相通的
- 如若有缘 如若有缘,我愿陪你到老,如若无缘,我放你在心底,记你到老
- 所有的人在恋爱或者是结婚之后都希望自己能够和对方白头到老 和对方无话可说,话不投机半句多,这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