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电视剧《梦华录》剧照
“千万别觉得你懂女性”
去年 , 一部名为《爱很美味》的女性群像剧 , 拿下了豆瓣8.1的高分 。 其男性导演陈正道在受访时表示 , “我给男性一个好的建议 , 不管一个男性要拍女性主题还是要追求女性 , 当你觉得你吃住她了 , 了解她了 , 就是你失去她的第一步 。 ”
“千万别觉得你懂女性 。 ”陈正道语重心长 。
可是 , 女性就一定懂女性么?
曾担任过《理想照耀中国》《遇见你之后》等影视作品的女性编剧余思完成了题为《社会语境与性别呈现:中国当代电影女性形象研究》的博士毕业论文 。
在整理了从80年至今的百花奖、华表奖获奖作品后 , 余思发现 , 不同于“最佳男主角”获奖影片多为历史伟人 , “最佳女主角”获奖者饰演的角色清一色是基层女性 , 她们是妈妈、女医生、女法官、乡村女教师 , 她们在家庭与事业中痛苦博弈 , 但在关于自己是谁这件事上都面目模糊 , 看不到女性自我实现的表达 。
“这些年来很多大女主剧《甄嬛传》《芈月传》《如懿传》 , 或者女性群像剧《三十而已》 , 虽然是女性题材 , 但内核不是女性主义的 , 还是在说女性如何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上好好生存下来 , 按照男性主导社会的逻辑去创作的 。 ”余思说 。
本文图片
《梦华录》中部分台词引发争议 。 图/剧作截图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 , 在余思看来 , 一方面是由于国内观众的群体构成很复杂 , 很难找到创作观念上的基准线 ,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新剧的创作时间可能远早于播出时间 , 反映的还是三四年前的审美 。
“以前宫斗剧火的时候 , 传递的观念是女性要生存下来 , 获得男性的青睐 , 但现在很多90后、00后在讲女性的独立意识 , 学习爱自己 。 ”余思认为这已经足以反映社会观念的进步 。
“《梦华录》的优点是既是女性题材 , 又在讲女性自我拯救的故事 , 而没有在讲一个女人如何钻营博得男性喜欢 , 或者在男性掌权的世界里向上爬的故事 。 ”余思认为 , 这与《梦华录》的主创是女性导演和女性编剧有一定的关联 , “创作者本身肯定会去选择和自己有共鸣的题材 , 无形中是有一些偏向的 。 ”
余思也认为自己是带着女性主义意识在创作 。 端午节档期上映的电影《遇见你之后》原本是讲一个灰姑娘和王子在浪漫罗马相遇的故事 , 但余思和女导演侯祖辛都认为改编成剧本时 , 女主不应该是一个花痴可爱的追星女孩 , 更应该强调她的自我意识 , 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也是从两个人互相鼓励、共同成长的经历中生发出来的 , 这比一见钟情更为可贵 。
“影视作品可以视作现实世界的一面镜子 , 有时它是写实的 , 有时又是失真的 , 但总能借助它们看到受众群体的变化 。 ”余思说 。
本文图片
电视剧《梦华录》豆瓣热评 。 图/网络截图
多年前 , 余思看过一部名为《大法官金斯伯格》的纪录片 , 其中有个片段令她印象深刻:
采访人员问金斯伯格:“作为首位女性大法官是何感受?”
金斯伯格反问:“为什么女性成为大法官大家会意外?等到大家都不会问这个问题的那一天 , 整个社会的性别观念才是真的进步了 。 ”
【|《梦华录》火了,是靠讨好女性观众吗】余思想着 , 性别议题之所以在当下总是引起激烈讨论 , 正因为女性生存场域仍然存在问题才会引起激辩 , 也许有一天 , 女性创作者和女性题材作品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丰富和多彩 , 到那时 , 它们都会在观众眼中变得稀松平常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菜根谭》里言:“地低为海 底气十足的人才能够放平自己与他人,既不自夸自卖,也不自怜自艾
- 01卷首语著名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写道:“钱是好东西 人生路上,钱,能带给人很多安全感与底气
- 《每天懂一点人情世故》中开篇就问:为什么有的人飞黄腾达 凡事不求全和满,方能时时圆,事事安
- 在电影《大话西游》中 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供需关系相互满足
- 这是《知否》中小秦氏临死前对顾廷烨的愤恨 放下执念,做好自己,才是通向救赎的路
- 木心在《云雀叫了一整天》中说“岁月未曾饶过我 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并长期坚持做下去
- 01顾城在自己的作品《避免》中 如果再见已惘然,那就要学着微笑的祝福
- 在《认真从随便开始》一书中 尽早远离嫌弃你的人,把心思放在喜欢你的人身上
- 在《认真从随便开始》一书中 人活一世,有人喜欢就会有人嫌弃,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 01英剧《名姝》中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时光会慢慢的,给出一份你理想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