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纤维 国产薇诺娜贵过雅漾理肤泉,合理吗?( 四 )


对此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科赖维曾在一场美妆行业论坛中指出:“不论市场打什么概念 , 种什么草 , 功效护肤品一定是未来发展方向;而实用性、功效性、安全性、时尚性、文化性必定是品牌追求的目标 。 ”
纵观全球功效性护肤市场 , 我们会发现美、日、欧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 , 而不同的国家和市场又有着各自的特色和卖点 。
例如 , 美国功能性护肤品呈现高科技、强功效的特点 , 且覆盖面广泛 , 既有亲民品牌Aveeno、Cetaphil , 也有相对高端品牌修丽可、Murad、Drunk Elephant等;日本功能性护肤品则主打补水保湿和敏感肌修复 , 且以中低端为主 , 如城野医生等 。 欧洲的功能性护肤品则主要是皮肤学级护肤品 , 法国品牌尤为代表 。
而本土功效护肤市场 , 虽有薇诺娜、玉泽、比度克等品牌 , 但仍处于刚起步爬坡阶段 , 尚有重大空缺亟待挖掘和填补 。
那么 , 如何在功效性护肤领域 , 国产品牌开辟出一条特色美妆道路 , 市场似乎给出了答案——皮肤科医生 。
据Euromonitor的统计数据显示 , 2021年我国皮肤学级护肤品市场容量约为人民币250.60亿元 , 2016年至2021年皮肤学级护肤品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约32.50% , 我国皮肤学级护肤品市场正步入黄金发展期 , 预计未来还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
另外 , 据不完全统计 , 已有越来越多的国产护肤品牌试图在功效赛道上与皮肤科医生绑定合作 。 如中国著名皮肤科专家李远宏教授入职百植萃品牌 , 出任首席产品官;玉泽宣称由上海家化汇聚上海交大附属瑞金医院等各大医院皮肤科权威专家联合研制;在3000家医院和美容院线网点销售的博乐达 , 其创始人钟锦璐有多年医药行业经验 。

如果说 , 化妆品企业研发人员对产品的原料、配方等较为熟悉 , 其知识和经验都更为丰富 , 且法规意识强 , 是最懂化妆品研发的人 。 那么 , 皮肤科医生则拥有这一职业所具备的绝对优势 。
或许他们对皮肤病患者以外的日常需求并不了解 , 也不太适应化妆品的开发逻辑 , 但他们拥有扎实的皮肤科学和皮肤病学知识 , 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 掌握着不同产品安全和功效性的第一手资料 , 且消费者信任度高 , 这些都是很多企业研发人员所不能及的 。
赖维表示 , 落实到具体的化妆品医研共创环节 , 从产品萌芽阶段到研发阶段、营销阶段 , 以及后期的售后服务阶段 , 皮肤科医生都可以提供切实的帮助和科学合理的建议 , 如品牌产品的定位和要解决的皮肤问题、功效/安全性方面的解决方案、对产品功效、安全性进行临床验证及对产品特点进行挖掘、为产品/品牌的各种宣称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及更好的营销亮点、通过专业的科普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和信任感等 。
百植萃CEO Nancy也曾直言:“皮肤科专家不是品牌的流量入口、也不是营销推广的噱头 , 而是为品牌及产品保驾护航的核心 。 ”
可以说 , 当医生与功效、安全、科学趋势 , 以及美妆品牌相契合时 , 彼时品牌便自带消费者流量密码 。 但在这条赛道上究竟能走多远 , 则要各凭本事了!
写在最后
疫情影响、消费疲软、新规颁布 , 整个化妆品产业链从上游到末端都在经历一场大考 , 有多少国际知名品牌因功效宣称被罚 , 有多少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和经营不合规而纷纷倒闭 。 大浪淘沙 , 留下来的美妆企业不论是逆势上扬 , 还是艰难摸索 , 市场的发展逻辑总归是万变不离其宗 。
当“功效”、“安全”成为美妆行业主旋律 , 当本土化妆品企业迎来高速和高质量发展期 , 一些国产品牌成功可以借鉴 , 但无法复制 。 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新渠道的兴起 , 也为品牌提供更多营销打法和流量获取方式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