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泪崩,胡适点赞,94岁的他,为何活得像个孩子?

|董卿泪崩,胡适点赞,94岁的他,为何活得像个孩子?
本文图片

一道敞开的狭门里
阴森黑暗 。
高高的门槛前站立着一个姑娘
一个俄罗斯姑娘 。
在《朗读者》第二季的舞台上 , 朗读者是一位94岁高龄的耋耄老人 。
他精神矍铄 , 思维敏捷 , 脸上始终挂着孩子般的纯真笑容 。
即便谈起以往的苦难时光 , 也满是幸福的语调 。
当他讲述起自己母亲的时候 , 很动情地说:“对母亲不好的人 , 不配做人啊!”
这一幕 , 让主持人董卿顿时泪崩 , 在场观众也无不动容 。
这位老人就是翻译家王智量 。
每当说起自己的翻译作品时 , 王智量都会忆起许多往事 , 尤其是他翻译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的经历 。
|董卿泪崩,胡适点赞,94岁的他,为何活得像个孩子?
本文图片

这本书从译成到出版 , 花了30年时间 , 那是他人生里最好的年纪 , 也是最艰苦的岁月 。
在那段时光中 , 他妻离子散、贫病交加 , 饱尝人情冷暖 。
但他没有消沉 , 而是心怀热爱 , 用积极乐观的态度 , 趟过了苦难的河流 。
因为热爱 所以选择
1928年 , 王智量出生于陕西汉中的书香门第 , 他的母亲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 。
母亲擅长英语 , 在生活中也会时不时地冒出几句英语来 , 而年纪幼小的王智量听母亲说一遍外语单词 , 就能一丝不差地复述出来 。
语言的天赋 , 造就了他对外语的热爱 。
鲁迅评价俄国文学时说:
“在那里看到了一个新奇的世界 , 是‘精神迷人的一隅’” , 令他生出一种感动 。
王智量也是在那个时期被俄国文学所感动的年轻人 。
自从他被一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深深吸引 , 从此便喜欢上了俄国文学的纯净与热烈 。
|董卿泪崩,胡适点赞,94岁的他,为何活得像个孩子?
本文图片

19岁时 , 王智量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 。
当时北大没有外语专业 , 他只好跟几个好朋友一起自学俄文 。
有一天 , 他兴奋地在书店看到一本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 和一套三大本的《别林斯基选集》 , 便爱不释手 。
数数身上仅有的一点生活费 , 远远不够买书 , 他便脱下西服上衣卖掉 , 不顾一切地把书买下了 。
对于换钱买书这件事 , 每当谈起时 , 他都笑得很得意 。
在一次接受采访时 , 他有些顽皮地说:“卖了很多钱 , 后来干过好几次 , 屡试不爽 。 ”
巧合的是 , 买了书后 , 北大西语系就设立了俄国文学专业 。
王智量高兴地跑去找校长胡适 , 说自己要转到俄语组 。
胡适笑着说:“这么个事情要来找我?好好 , 你去你去 。 ”
于是他成了北大西语系俄语组的首届学生 , 从此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俄语事业里 。
北大老校区红楼和灰楼之间的民主广场上 , 无论春夏秋冬 , 同学们每天清晨都能听到 , 王智量高声朗读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
不到一年时间 , 他就把这本诗体小说中的400多个诗节全都背了下来 。
|董卿泪崩,胡适点赞,94岁的他,为何活得像个孩子?
本文图片

大学毕业后 , 在何其芳教授的鼓励下 , 开始翻译这本书 。
他曾这样解释翻译的艰辛:
【|董卿泪崩,胡适点赞,94岁的他,为何活得像个孩子?】这就像是希腊神话中的魔鬼之床 , 有个魔鬼抓一个人放到床上去 , 比床短就把他腿拉长 , 结果他死了;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